看着他们迫不及待的模样,姜喜月笑起来。
“别着急,先吃了早餐,我们再去学校。”
姜喜月所说的学校是市一中。
李华桐科学奖是以论文的方式参加,姜喜月作为导师,可以指导学生的论文,但是不能参与,学生需要自己完成研究,并且写出论文。
数学科目还好,不需要器材和实验。
但是物理和化学却离不开这些。
以前在三河村,学校里没有任何大型试验设施,根本无法完成比赛论文,姜喜月特意带他们过来,就是想在市一中做实验,辅助论文完成。
市一中在a市排名第一,兼容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段,校区很大,教学设施在全国都排得上名号。
近几年,响应教育部号召,市一中开始对外租赁实验器材,允许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租借的方式进入学校实验室进行试验。
姜喜月此前已经和市一中的学校领导沟通过,支付了一定数量的租金,接下来几天都可以在学校里实验。
几人吃完饭,出发前往市一中。
此时,a市乃至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商量着,要组队报名参加李华桐科学奖。
清华和北大两所学校在全国中学眼中都是神殿一样的地方,无数学生挤破头想要进去。
如果能够在李华桐科学比赛中获奖,那就等于半个身子已经进入了清华和北大的大门。
市一中坐在a市最大的高中,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李华桐科学奖当然也不会错过,高中部更是组织了七八个小组,将每个项目都报名了一遍。
他们信心满满,按照以往的经验,每次参加李华桐科学比赛,他们都能或多或少地获得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