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

神工[校对版] 任怨 1907 字 2022-11-03

京城造大楼,高端实验室,这两个随便哪一个,都不是一点点钱能够拿下的。就连海哥,现在都有些同情郭泰来了。

本来一般的房地产项目是可以贷款的,只要地拿下,就可以把地抵押贷款开始操作后面的建造事宜了。但是郭泰来不愿意贷款,如果没有抵押产权的话,连盈利能力都看不到的新公司,想要融资实在是太困难了。

几乎可以说,京城的公司就是郭泰来一个人撑起来的。暂时来说还靠着上次卖掉车型的资金投入,虽然看起来高达一亿多美金,但能持续多久,还有待商榷。

海哥是知道美容院的,也知道郭泰来特殊的整容技巧,但是他却不能建议郭泰来多做几个整容客户。郭泰来每做一次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决不能让郭泰来损害自己的身体然后来赚钱。

“慢慢来。”海哥还能说什么?只能这么劝了:“要不,你可以试试从丁总或者程总那边融资,相信她们肯定乐意投资你的公司的。”

“算了,也只能这样,先慢慢来吧!”郭泰来暂时还不想要别人插手自己的公司,等自己撑不住的时候再说吧。

虽然没办法帮郭泰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海哥还是能帮郭泰来想办法争取一下姑苏那块地的。小辉自告奋勇,主动提出跑去姑苏帮郭泰来协调,郭泰来碍不过,只能点头同意。

王教授这边的材料已经陆续送到了那个岛上,郭泰来回去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制作零部件的过程中。

所有的材料在送到这边的时候,都放置了超过二十四小时以上,适应了这里的温度,不会出现内外温差导致的应力以及膨胀尺寸不同。岛上的防震沟防震墙都齐全,绝对是最适合高精密加工的所在。

相对那两块大平面定盘,其他的零部件尺寸较小,制作起来也简单,不到一周的时间,所有的零部件就已经完成,只剩下装配和调试了。

王教授实验室的几个课题组几乎是全部出动,连毕业两年没怎么见面的宿舍二哥也在其中。妖孽一直是妖孽,他负责其中的电子控制部分,论文已经出了好几篇。估计这次超高精度数控完成,二哥把最后一篇论文写完,就能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达到直博毕业标准了。

郭泰来负责按照图纸进行装配,并协调其中的公差。刘老作为现场指导。一群博士生硕士生全部打下手,按照郭泰来的要求小心的搬运某些部件。现场还有四个硕士生按照郭泰来的装配流程进行记录,每一步都要事无巨细的记下来。包括从多高的高度按照什么样的速度放下来,几号螺丝螺母按照多大的扭矩拧了几圈,然后又释放应力倒拧了多少度,等等等等。

每一个步骤,郭泰来都和刘老一起把为什么要这么做,能达到什么效果,工件因为哪部分误差而导致需要如何的反向调整配合公差这些经验全都说了出来并记录下来。以后这个详细的装配手册将会是量产之后装配工程师的装配指南。

步进电机这边是由电机系出的方案,同样也是一位博导带着几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完成的设计。生产同样也是由郭泰来手工完成装配,所有的装配记录依旧还是详细到了每一个动作的力度和角度大小。

润滑油和冷却液都是化学系和机械系的两位教授单独研制的,低挥发高纯净度,还配了高目数筛网过滤。在安装过程中就要考虑到润滑,同时也会安装好配套的冷却液的管路。

装配完这些,调整好公差,郭泰来才按照二哥这边的要求安装电路板。控制程序已经在模拟机上跑过数百次,除了因为模拟机控制精度达不到高精度要求没办法测试之外,其他的各种换刀走刀更改角度旋转前进后退进刀退刀全都已经模拟遍了。控制系统安装好之后,清理杂物释放静电,无关人等都退出之后,这才给电测试。

郭泰来以为,上电测试只是学校内部几个子系统研究团队甚至只是实验室内部人员进行测试就可以,至少等到测试通过功能没问题之后,再上报领导。可是他没料到的是国家对于这款全新设计的纯国产超高精度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的重视程度。

不光是精仪系系领导特意从学校里赶了过来,化学机械电机系的几个系都有领导过来,连校领导都来了几个,王校长就在其中。不止如此,信息产业部还来了几个领导,华夏科学院和华夏工程院都各自来了几个院士,队伍的级别高的吓人。

王教授是整体项目的控制者和统筹规划者,其中大部分的理论和设计是他的想法,但具体实现的是王教授和自己的几个学生。控制系统的项目是二哥负责的,所以,在具体演示操作上,还是由二哥来进行。

为避免操作员在近距离行动引起的震动影响到加工精度,所以控制台是远离加工中心由数据线连接的。操作员把工件固定好之后,就会关上两层的安全门,然后远离加工中心。

二哥坐在控制台前,深呼吸一口,在身后那一群大大小小的领导们注视下,打开了开关,通电,系统启动。看着控制台屏幕亮起,显示出早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系统自检的界面,轻轻的吐了口气。至少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正常。

控制系统开始初始化,刀盘开始从初始状态自检,十分平稳的旋转了一圈之后,固定着各种刀具的轮盘进入了待机状态。同时,最中心的加工轴灵活的转了几个圈子之后,准确的停在了最中心。

系统界面上显示了一系列自检通过的信息,每一个子系统自检都正常,随后,整个系统自检完毕,进入了工作界面。

“从目前来看,一切正常。”操作台前的二哥很开心的说出了这个结论。

第0497章 加工中心完成(下)

怎么验证系统整体正常?做一个工件不就知道了?

郭泰来在未来梦境中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加工过程,是用一台五轴加工中心将一整块金属加工成一个金属篮球框,有篮圈,有篮网,加工出来的成品看起来相当逼真。

不过,那个最牛的是加工过程,加工中心各种换刀换角度,连篮网的连接部分都加工的十分精细。郭泰来在开工装配之前就把这个想法和王教授提过,貌似王教授也很感兴趣,直接给二哥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把这个篮球网的加工程序提前给做了出来。

现在五轴加工中心里面已经有了一整块金属,出于稳妥起见,没有直接使用钛合金,而是用普通的钢材,只等控制台启动加工程序,就可以开始加工过程了。

王教授冲二哥点了点头,二哥再次深呼吸一口,从软盘中导入了金属篮球网的加工程序。工作界面上立刻显示出了篮球网的3d图像。

后面看着的几个懂行的院士和教授们,看到这个加工程序,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这么复杂的成品,想必加工过程是把许多方面都考虑到了的,只加工一个工件,基本上就能看出这台加工中心的性能了。

随着开始加工按钮的按下,加工中心的那根加工轴开始飞快的动了起来,然后工作台也开始旋转到位。一把铣刀自动的从刀盘上选取,固定到了机械加工轴前方,飞快的开始动作。

眼看着金属块外围被铣成了一个圆柱,随后换刀,继续加工。一系列的动作流畅无比,加工定位也异常的精准。别人看到的是刀头很精准的切削,可郭泰来眼中,看到的却是换刀之后重新定位的误差竟然不超过01微米。

这意味着什么?郭泰来十分清楚,只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保持这样的定位精度,那么最后成品的加工精度,就能够达到01微米。这个精度,哪怕是放在国际上也是属于最高等级的加工精度。

上次郭泰来做的那个高精度车床,一丝车八刀,刀刀有铁屑。现在这个超高精度加工中心,一丝至少能加工出八十刀,甚至九十刀,加工出来的铁屑比蝉翼还要薄不知道多少倍。

单个刀头的加工精度郭泰来已经不担心了,看到了这个换刀之后的定位,郭泰来彻底的放下心来。只要二哥编写的加工程序没有问题,那就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二哥没有辜负郭泰来和王教授的信任,这个加工程序编写的十分详细。因为是作为测试程序写的,所以有些能够一刀干的活,甚至有时候会故意的分成几种不同的刀具不同的角度来加工。

有两个院士在看到几个重复的动作之后,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问了一句。王教授轻声的解释之后,两人的眉头也重新舒展开来。的确,是为了测试,故意将简单的加工程序复杂化了。复杂的换了几个刀头的都能做到的话,那么不换刀头一次性加工肯定同样可以做到。

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金属篮球网,可是加工过程却整整耗费了半个多小时。不过观看的人们却没有一个觉得烦躁,看着那个金属篮球网在加工中心里面不停的转换着角度,一点一点的变成他们期待的样子,众人的心中全都是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终于等到所有的加工程序都完成,加工轴已经归位,刀盘也都重新进入待机状态,那个表示正在加工中的红灯才在那一刻变成了绿灯,加工完成。

“取出来看看。”后面信息产业部的一个领导已经按捺不住,飞快的下令道。

取出第一件工件的殊荣,交给了加工中心的设计者王教授。对此,谁也没有异议,众望所归。

“戴上手套,王老师。”郭泰来提醒着王教授,超高精度加工件,徒手拿取的话,体温变化也会影响到精度的测量。

王教授用了两只手,小心的把那个完工的金属篮球框捧了出来。央视的摄影记者特别清晰的录制了这一幕,今天有信息产业部领导出席,而且意义重大,央视也派了记者前来录制整个过程。

旁边的一个无尘高精度检测房间里,摆着一系列的检测工具。各种圆度,长度,直径一项一项的小心测量记录着,连央视的摄影记者也只能在外面隔着窗户录制测量的过程。

“整体加工误差,低于02微米。”操作激光比长仪的是两个硕士生,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外面的众人一阵欢呼。

低于02微米的加工误差,这已经是国际前沿的高精度加工中心了。第一次试车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怎不让人兴奋异常?

包括王教授在内,几个院士和参与研究的教授们,全都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华夏也有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超高精度五轴数控加工中心了。连那几个信产部的领导也都是一阵的激动,从今以后,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