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页

嗯,凡是这样想的人,肯定不清楚这里的情况。

赤道基地的核心是轨道电梯,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轨道电梯展开,以地面站为圆心,半径五公里内都是基地的绝对控制区。

在这个范围之内,所有植被全部清除干净,连一根草都不长。

军方在控制区内构筑各种永备工事,战壕、地堡、交通壕以及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提起这些,凡是对军事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会想起马奇诺防线。

没错,基地的防御体系确实参考了二战时期的资料,按说这些东西早就被人类的战争抛弃,都是过时的、不适合现代战争的老古董。

不过事无绝对,外星人进攻欧洲期间,许多高卢人撤入马奇诺防线,依托防线抵抗虫群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这一战例也给全球各国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用的就是最好的,马奇诺防线在二战中确实毫无建树,可不代表它不能抵挡虫群。

于是各国或多或少,都在重要战略节点上修建永备工事,而赤道基地就是这一思想下的产物。

而且各国比历史上的高卢人更加彻底,就拿赤道基地来说,光有工事还不行,工事间的空地全都埋上了地雷,密密麻麻的地雷几乎铺满空地,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工事之间的交通全靠地下通道。

能抵抗核爆的地下通道!

第1507章 最高标准(二)

赤道基地的建筑标准绝对是最高水平——这可是半径五公里,面积接近八十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国内小一点的城市,都没这么大面积。

也就是北都才有这个底气,换成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唯一的反应都是头皮发麻。

基建狂魔可不是白叫的,虽然国内的工业生产被战争影响,几乎陷入停滞,但是跟军事有关的都得到北都的重点照顾,不仅没停工,反而供不应求,工人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任务。

北都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甚至还调整部分工种的配给待遇。

要不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什么地下城,什么地下基地,什么城市防御体系,最后统统都是纸上谈兵,根本就没办法落实到位……要是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原料支持,当年能不能建成北方防线都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