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最好,配套厂就在附近,生产也能及时调整。你们就能决定,我只要结果。”
刘春来之所以不提,就是要看这些管理人员多少可以重用。
如果这些管理人员什么都等着他安排,要不了多久,只要有了合适的人选,他就会把人换了。
当老板,要想轻松,就得让手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整个生产车间,依然忙碌着。
除了“嗡嗡”的缝纫机工作声,几乎听不到交谈声。
上次的工作,让缝纫工们尝到了甜头,而且只有八千套的订单,谁多生产,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工钱。
所有人都怕这8000套完成后又像之前那样停工。
很快,刘春来就发现了问题。
“设备跟工人,不知道能回来多少。不过目前咱们得先从生产上下手,把工序再细分一下,每个人负责一道或几道工序,进一步提高效率……”
“还分工序?”孙小玉有些不明白。
“比如,每个型号,生产数量多少,从下料那边开始,由人专门下料,流转到下一个工序时,让专门的人来传送……”
生产模式必须改进。
刘春来在公安局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们原来是科技型的企业,只负责技术开发跟市场拓展,生产几乎都是寻找代工企业。
上一次改裤子的时候,模式就有点像流水线生产。
这次在车间转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负责裁剪下料的工人,一个人要负责供应好几台缝纫机,一旦这里忙不过来,缝纫机就得停下来等着。
缝纫机数量本来就不多,加上这些服装因为设计的问题,需要缝制的地方不少。
下料速度快了,就堆在下料工序,工人就停下来……
第225章 震惊:流水线优化的威力
孙小玉经过刘春来的提醒,也很快发现了问题。
“如果细分,把衣服主体部分作为一道工序,袖子也分成一道工序,衣领也由专门的人来,然后再用专门的人锁边……”
她是总工,了解所有的工序。
“把缝纫机的位置调整一下,一个完整的工序作为一条生产线,由搬运工专门负责搬运,前面工序生产完成,直接放在跟下道工序中间……”孙小玉越想越觉得这种能提高很多的效率。
刘春来也不吭声。
他不了解这些。
听着孙小玉的自言自语,自然也没法建议。
“如果有可能,就实验一下。耽误不了多长时间的。”刘春来希望马上看到结果。
说得再多,理论分析再强,都没有可以直接实验来得快。
厂里的缝纫机,都是老式机械踏板式,并不是电动的。
每一台缝纫机都在一个小桌子上,每个岗位,都有着不少的距离,一边的工作台上摆着裁剪好的布料,另外一边则是用来装已经缝制好的半成品。
这样确实会浪费不少的时间。
孙小玉把几名技术人员召集过来,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整个过程,刘春来都没有说话。
不懂的事情,他不发表看法。
随后,孙小玉对着几名正在忙碌着的年轻女工们喊道:“刘青,王小兰,你们组先停一下。”
几名额头上都有汗水的女工疑惑地看着孙小玉。
“孙工,难道有什么问题?”二十多岁,留着齐耳短发的王小兰疑惑地问着孙小玉。
之前她们组加工的服装,那都是获得了孙小玉认可的,否则也不敢拼命地加工不是?
“没有问题,你们组的效率最低,我们讨论了一下,试试新的方法……”
孙小玉把想法说了,旁边年约二十,长相普通的刘青顿时红着脸说道:“孙工,我们会努力加快速度,追上大家进度的……”
她以为孙小玉在嫌弃她们组的速度太慢了。
确实是比较慢。
一天时间,她们组的产量只有其他组的三分之二。
虽然这里面大多数都是中专生,但是从分配到厂里后,就没有多少订单,大家练手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不是这问题。你们的速度慢,如果新的生产方法能提升效率,那么其他人也能速度更快。”孙小玉解释了一番。
刘春来这下明白了孙小玉为什么会找这些明显就是经验不是非常丰富的年轻女孩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