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愣,还是第一次见到王轩这样,脸色也不由得郑重起来,皱着眉头看向王轩,半晌,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支持你!”
慢慢,王轩嘴角挂起一丝笑容,“你就不问问什么事?”
“不用问!”刘备回答的斩钉截铁,“帮亲不帮理!”
“这可是大事,一个搞不好,现在建立的一切都可能灰飞烟灭?”
“哈哈哈,半年前,我刘备还一文不名,有今日之地位,皆来自于载之兄相助,为了载之兄,把这些撇了又有何妨,二弟三弟,你们说那!”
“可!”关羽言简意赅。
“别说这些,就是要了俺老张的命,要是眨一下眼睛,都特么不是好汉!”
王轩抿了抿嘴,感动是绝对不会感动的,他王轩经历几个世界,心肠坚如磐石,什么没见过!
妈的,这事还真没见过!
一无所有的时候可能还讲究个义气,真到了有家有业的时候,真抛开一切的又有几人,看着问都不问就答应下来的三人,王轩是真的……
风特么好大!
帮理不帮亲,这种观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这个时代,又恰恰是最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亲亲相隐’,而发展到汉末,为朋友之义,也可以互相隐瞒而不会被法律追究,这都是清晰地写在汉律之中的。
《论语·子路》,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建立在封建宗法制基础上的中国政治制度,最为看重的就是孝顺,孝是中国宗法制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亲相隐、父子相隐正是出于这个原则。
如果父亲犯了罪,儿子去检举揭发,那么父亲被杀或者被关进去坐牢,这个儿子就违反了孝的基本原则,而儿子犯了罪,父亲去检举揭发大义灭亲,儿子被抓进去或者砍头,那么这个父亲就违反了父慈的原则,所以,中国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都从维护最基本的孝顺的原则和人性美好的原则,强调父子相隐、亲亲相隐。
这种情况在西方也是同理,孟德斯鸠:“为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须知人性却是风纪之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