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气!”
这回,胡杨才从讲电话解放出来,刚刚和张奕华那哥们聊了一会,两人约好明天周六去看房子。
胡杨目光落在那女主播手上的瓷罐,微微惊讶。刚才他虽然讲电话,但也注意到这边的情况,只是没想到那些垃圾里面还有宝物。
当他转眼朝那房东大叔的纸箱看去,发现就这么一件是个古董,竟然被挑中,不得不说是运气好。
等房东走远后,胡杨才开口:“种仙人球就可惜了。这是一个北罐,清末的东西,值点钱。”
大家一听,都瞪大眼睛:这都行?
看向狐狸的目光,就很羡慕了。刚刚,大家都有机会得到这件宝物,但偏偏自己没有开口,错失了机会。
“北罐,是什么?”华仔问道。
“蛐蛐罐,就有南盆北罐的说法。
北方蛐蛐罐以首都和天津为代表,称罐;南方以苏州等地为主,称盆。
如果用时间上分析,时间上,北罐是清代兴起的。而南盆则始于宋,盛于明。加上得天独厚的制造条件和精良的工艺,南盆北罐就在老北京城叫开了。”胡杨解释。
“有区别吗?”
胡杨呵呵一笑:“当然,不同地方的工艺,会呈现不同的特色。南盆腔壁薄而北盆腔壁厚,乃为气候所致。北罐比较厚重,养虫隔音好,温湿度波动慢点,南盆相对轻巧,透气性好点。”
大家才看到,确实挺厚的。
“不过,这东西是个民窑的瓷器,大概就八九千的样子吧!”
其实,说到两种蛐蛐罐,北方的偏实用性,而南方的偏观赏性,所以艺术价值上,南盆要比北罐更好一点。
狐狸大喜,开心问道:“我要拿去什么地方卖?”
“你可以八千卖给华仔,他能赚一千几百块辛苦费。”胡杨提议。
华仔跟他混,以后不缺买家,反正买下来不会亏就是了。
狐狸连忙点头,华仔同样没意见,皆大欢喜。
“他们斗蟋蟀在什么地方?去看看。”胡杨开口道。
大家眼睛又是一亮,说不定还有其他的宝物呢?庄凡的朋友,那位男主播连忙前面带路。
第七十一章 更改平台合同
实际上,胡杨他们并不是第一批人去那窝点看,发生这样的时候,同一栋的人都会好奇,跑去看热闹。
不过,这回都散了。他们发现没什么好看的,里面只剩下一团乱,看不出什么。
考虑到有些蟋蟀挺值钱的,所以蟋蟀都让警察带走了。据说,其中一个蟋蟀身价好几万,怎可能留在这里?
“太夸张了,好几万的虫子。”有主播忍不住质疑。
胡杨却不以为然,开口道:“不奇怪,有些地方就靠捉蟋蟀赚钱养家,什么镇我忘了。不过,几万元的蟋蟀还真有,甚至超过十万。”
他也是以前偶然听说这么一个消息,有个地方捉蟋蟀出了名的,参与捕虫的人家,每年这个把月光靠抓虫卖虫就有数万元的收入,所以外出打工的人,会“季节性迁移”返回家乡,加入捕虫大军。
别人不清楚,杨老板却有所耳闻,点头道:“不管什么,只要是处于顶尖的那一小部分,身价都会令人惊叹。”
就比如前几年特别热的藏獒,一条极品藏獒卖千万,谁敢想象?说到本质,那只是一条狗而已。
“胡哥,这些东西值钱吗?”带路的男主播开口问道。
他损失了几千元在里头,急于找回损失。
胡杨看了眼他找到的几个罐子,陶器的居多,所以摇头道:“这是陶器,还是现代的,不值钱。”
他信步走到靠窗的一边,那摆着一个玻璃柜子,里面有几个竹筒。
胡杨很清楚,这些竹筒是装蟋蟀用的。通常来说,蟋蟀罐是用来养蟋蟀。但你要带蟋蟀出去,一般都是用竹筒装。
不得不说,这群人是单纯的赌博,对玩蟋蟀并不太用心。
真正的玩家,不仅对蟋蟀很挑剔,很用心,而且养蟋蟀用的罐子、装蟋蟀用的竹筒,蟋蟀的珑房等都很讲究,做得很精致。
在古代,很多这些工具本身就是玩,玩得很高级。
胡杨捡起其中一个,感觉还算可以,顺手扔给了华仔:“这东西还可以,留着吧!”
大家一惊,望过去。能让胡哥评价可以的,起码都是古董吧!这就送人了?真是大方。在场不少人都羡慕华仔,跟了一个阔气的老板。
可以说,华仔的工资其实根本不用去计较,因为他跟在胡杨身边,好处要多得多,有没有工资都无所谓。
华仔自己也在心里感慨,还没十天的时间,胡哥就陆陆续续让他赚了超过两万。
或许,在胡哥眼中只是一些看不上的小恩小惠,但对他们来说,是大收获。
“华哥,这是什么?”狐狸偷偷问道。
因为前面和华仔有交易,所以两人的关系慢慢亲近起来。狐狸不敢问胡哥,只好询问华仔。
华仔也不懂,但看到竹筒身上的雕刻,明白这雕刻才是值钱的关键。
“我也不懂,得问胡哥。”
胡杨转头望过来,笑道:“装蟋蟀用的,像我们出门坐车一样,这就是蟋蟀的车。那竹筒虽然材料一般,但原主人很用心,请人在上面雕刻,也是清末的东西。大概值一万,或者几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