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李天知道郑和每次出使西洋,除了海上贸易,还会带回来不少西洋诸国使臣,开口道:

“郑和,此次与你回来的,都有哪几国使臣?”

见皇上问起正事,郑和面色一正,拱手道:

“陛下,此次随老奴回来的,有占城,暹罗,吕宋,阿丹,爪哇,古里,锡兰山,苏门答腊,竹步九国使臣,其中竹步距离我大明最远,足有八万里之遥。”

郑和一番话出口,饶是不少大臣都知道郑和航行极远,但听着八万里的字眼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天面不改色的点点头,郑和说的这些地方,除了前几个他还有点耳熟,后头的他是一概不知,除非找张后世的世界地图,让他一个一个的比对。

不过也恰是因为不知道,李天更能明白郑和六下西洋的不易,举杯道:

“让鸿胪寺把这些使臣都安排好,其从八万里之外而来,不管国力几何,终究是对我大明心存敬仰。来,郑和,朕敬你一杯。”

今日经历过百官和万军相迎之后,郑和心理承受能力强了不少,没有惶恐失态,恭恭敬敬的举起酒杯,和李天对饮了一回。

临近伴晚,不用李天发话,内廷的太监们,便赶忙将大殿内的近百根红烛点起,原本有些发暗的大殿内,顿时亮如白昼。

烛光摇曳,觥筹交错,御膳监的太监们穿梭其间,不时的填酒撤盘,不知不觉间,宫宴已然举行了快一个时辰。

许多大臣知道皇上今夜必有大事要说,都收着量,没有放肆豪饮,当然,嗜酒如命的一些武将不在此列。

李天见时候也差不多了,交代江保让御膳监上些醒酒的汤羹,起身开声笑问道:

“诸位爱卿可吃好了?”

文武百官闻言皆是拱手行礼,口中应着吃好了之类的话语。

李天见状点了点头,看向杨荣和吴中二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