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京城虽然地处北方,不像江南那般水网密布,但源于对水灾骨子里的恐惧,明朝自开国伊始,就在京城设立了都水衙门。

都水衙门为工部所辖,乃是工部下设四司之一。

往常都水衙门最主要的工作,便是配合户部,前往最容易爆发水灾的南方防洪赈灾。

时逢八月南方梅雨季节,都水清吏司的员外郎,早就领着下属的主事们全员南下,只有五名郎中,还在京中坐守。

倾盆大雨汹涌而下,在千步廊工部衙门当值的五名郎中,都从中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不等自家部堂禀奏皇上,便自发的兵分五路,前往城中各坊准备应急。

明时坊位于京城内城东南,是内城地势最为低洼的一个坊,自然也最容易出事。

这么一个烫手山芋,几个郎中害怕担责,都不愿染手,唯有五名郎中里资历最浅的李之凉,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

李之凉是永乐十三年乙未科进士出身,今年刚满三十,在一众同年里,升官的速度称得上是坐火箭。

不过李之凉可不是什么关系户,他能这么年轻就任五品的工部郎中一职,靠的就是敢玩命儿。

其身上最大的一笔功绩,便是在两年前的太湖洪灾中,以一己之力顶着所有压力,强力撤走了吴江县三十万百姓,使得在洪灾中殒命的百姓人数,直接少了一半。

穿城而过到了明时坊,李之凉二话不多说,直接差人叫来了明时坊的坊令,随即一连十几条的部署就安排了下去。

李之凉的工部郎中,是靠救苏州几十万百姓升上来的,在京中虽算不上人尽皆知,但也有几分名声。

人的名,树的影。

明时坊坊令知道李之凉不好惹,得了部署也不敢废话,急忙就照本宣科的往下头发号施令。

一坊坊令虽然只是区区九品芝麻官,但在本坊,也称得上是说一不二,就是县里来坊中办事,那也得跟坊令知会一声。

明时坊坊令是个会做人的,在得知皇上和一干重臣就在草场胡同后,便急匆匆的回了坊令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