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对方进的第一个球:当时,对方的两个后腰在本方中场控球,原本是慢条斯理的倒脚,看着没有任何威胁,然而就在反复的左右拉扯之后,突然看到空档就塞给了前腰。
前腰接球转身之后,看到左边锋已经沿着肋部高速前插,想要利用自己右后卫和右中卫之间衔接处的身后空档。
这时,自己的后腰队员做出的选择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他看到对方的前腰是右脚球员,便将站位选的稍稍靠左一些,封堵对方右脚内脚背的传球线路,因为绝大多数的右脚队员此时都会选择内脚背传球。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对方的前腰却突然选择用外脚背弹出了一个直塞球,皮球带着外旋弧线,正好和自己左边锋跑动的线路一致。
当所有的防守队员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球已经到了前锋的脚下,并且直接形成单刀球,轻松破门。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对方前腰右脚传球的线路已经被封堵大半,看起来似乎没有可能制造威胁了。
可他却在电光火石的刹那间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选择了可能唯一有效的外脚背传球,这就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
除此之外,老王还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李宁的球队在战术组合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球队。
少儿足球教育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求足球的基本功训练和技术培养多一些,对战术的要求比较少。
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因为孩子们还小,正是培养足球兴趣和足球基本功的时候,足球技战术的安排既枯燥乏味又佶屈难懂,小孩子根本理解不了。
因此都是等到他们稍大一点、对基本功的掌握合格之后再逐步加进去。
老王的队员们就是这样,按照他的理解,孩子们只要能在场上站住位置,打出一些简单的跑位组合就行了,进攻主要依靠孩子们的个人发挥和小范围配合。
可李宁的队员们就有不同。
比如他们进的第二个球:当时是右侧的后腰控球,右边翼卫往中间靠,把边路的空间让出来,和后腰以及回撤的前腰形成局部人数优势,通过反复传递将对方的左边路防守吸引到中间,而这个时候,自己的右边后卫却悄悄的从后面套了上去,形成一马平川的局面。
等到对方意识到他们在中路的传接只不过是佯攻,真正的目标是在边路却已经来不及,他们的后腰突然一个斜传将球交给右边后卫,直接打穿了边路的防线,然后右边后卫趁着对方仓皇回防中路立足未稳的时候,将球横扫到门前,由包抄到位的中锋一蹴而就。
这个进球从战术设计到战术执行都可圈可点,参与其中的几个小队员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开始的佯攻不急不躁,看似漫无目的的倒脚非常耐心,一点点将对手的防线重心拉偏,然后给自己套边的边后卫传直塞球的时候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竟然隐隐可以看到成年队踢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