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此次从张华势力之外买来八千石粮食,前来劳军,很明显,别有所图。

天下间没有免费的午餐。

沈万三此举,有点投石问路的意思。

只是沈万三付出的代价不小,八千石粮草,对于个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个沈万三有点意思。在这个乱世辗转两三年,竟然又再富可敌国。”

张华从沈万三买来八千石粮食的行为来看,沈万三在这个世界混的风生水起,从江南巨富变成了关中巨富。

由此可见,沈万三的商业才能惊人。

乱世意味着更加容易操纵物价,在各个诸侯间买卖物资,也能赚取更大的利润。

对于沈万三这种精明了半辈子的商人,在乱世冒着风险,东山再起,也不困难。

“带这个沈万三前来见我。”

既然沈万三拿出来八千石粮草作为敲门砖,张华不介意见沈万三一面,看看他有何企图。

富可敌国的商人,前期倒是可以利用一下,但如果威胁到权力,那么张华也不介意过河拆桥。

一个中年商人进来,向张华作揖:“在下乌程县沈万三,原本流落在河东一带经商。听说将军出兵讨伐女真,故找了些河东、上党的故人,买来八千石粮食,以供军需,还请将军笑纳。”

“你的诚意,可见一斑。不知此次你运粮前来,有何事相求?”

“将军言重了。在下身份虽然不高,但也忧国忧民,这些粮草是在下一份心意,请将军不必多虑。”

沈万三正襟危坐,不敢相求。

得知自己被朱元璋流放下场的沈万三,与张华这些掌权者进行交涉时,显得格外小心。

张华的势力对盐铁、兵器、战马、皮革、粮食限制交易,沈万三献上八千石粮草,还要从其他地方购买。

张华对沈万三的态度还算满意,又与沈万三聊了一下。

原来沈万三出生在河东一带,趁着诸侯混战,凭借惊人的商业天赋,在各个诸侯间倒卖商品,成为河东富商。

沈万三又前往长安城购置商铺,认为张华比完颜宗望更有前景,于是将重心放在关中。

“在下曾与西洋有过接触,在下的目标是打通丝绸之路,向西洋各藩国倾销商品,让数以百万计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流入我们华夏。”

沈万三说出自己的宏图大志,眼神中迸发出神采。

这个家伙,比自己还要疯狂。

张华看出沈万三也是一个执着的疯子。

张华只想着统一天下,但没想着西征。

沈万三提出对西方各藩国进行经济上的征服,将天下间的财富聚集在华夏。

经济上的征服,往往比军事征服影响更加深远。

本来张华还以为沈万三只是请求开放某种限制,但沈万三的提案,让张华第一次认为自己的格局小了。

果然,只有这种偏执的疯子,天赋异禀,才能脱颖而出。

沈万三激动道:“可惜,丝绸古道,因为凉州诸侯混战而堵塞,如果将军可以出兵西凉,打通丝绸古道,那么我敢保证,丝绸古道可以给中原带来暴利!”

“而且,以丝绸古道,可以操纵沿途诸国的内政,将其纳入版图!”

“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可以设法打通丝绸之路,但需要时间,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

张华见沈万三前来游说自己打通丝绸之路,让中原商人与西域商人之间的贸易可以正常进行,肯定了沈万三的提案。

沈万三稍微冷静下来:“刚才在下激动,有些失言。这些事情应当是将军考虑,在下在商言商,只是想要从丝绸古道,牟取更多金银。如果以后将军有任何差遣,在下愿倾家荡产相助。”

“你的心意,我已然明白。今后有任何要事,可前来求见。”

“多谢将军!”

沈万三再三拜谢,张华这条大腿,他总算是抱到了。

即使富可敌国又如何?

在权力和兵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沈万三志在重建丝绸古道,从丝绸古道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而维护丝绸古道的稳定,离不开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否则商队被某个游牧部落抢掠,商人只能欲哭无泪。

沈万三又向张华描绘丝绸古道的前景,然后告辞。

至于沈万三带来的八千石粮草,是沈万三带来的敲门砖,全部归张华所有。

八千石粮草,可以解一时之急,不要白不要。

“沈万三打通丝绸古道的提议,倒是有意思。只是希望这个沈万三不要插手政治或者军事,否则又会落到流放甚至是杀头的下场。”

张华对沈万三这种巨商,还是心存戒备。

一旦沈万三越界,张华只能杀了他,以儆效尤。

至于目前,沈万三还有利用价值,将来需要有商人开辟丝绸之路。

梁红玉站在张华身边,见沈万三离开,营帐内只剩下自己与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