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有介事的大道理,谁都明白。但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小小年纪就肩负重任,沈妧怎能不心疼,可又不想因自己的妇人之仁拖累了儿子这种矛盾的情绪便如葵水一样,隔一段时间总要来上那么一次,怎么也控制不住。
每当秦昇发现妻子为了儿子苦恼时,他势必会将太子爷从宫里揪出来,让他在母亲跟前好好孝顺几天,而往往几天过去了,儿子要回宫了,沈妧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儿子太皮实了,年纪不大,问题不少。有一次逛园子,太子爷看到树上柿子熟了,竟三两下地爬上树,说要摘了给父母还有宫里的叔父吃。
沈妧感念儿子的孝心,但堂堂太子爷爬树,瞧着实在不文雅,传到那些谏官耳中又要大作文章了。
谁知秦昇听了却不当一回事,还颇为赞许道:“身手不错,劲头也够,看来要加重他的武学课业了。”
秦昇希望儿子文武兼备,有自保的能力,而不是受制于人,在孩子五岁时就开始给他进行基础训练,到现在已经能有模有样地耍出十几套拳法了,跟着尤不弃更是使得一手好剑,别说自保,普通剑客都未必是他的对手。
远在深宫的皇帝是无论太子做什么都好,在外面知分寸有威仪就够了,回到家了还不能放松一下,一天到晚端着是有多累。秦冕自己深受其害,更愿意看到秦思昭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样子,他瞧着高兴,饭也能多吃几口。
秦思昭本人愈发有恃无恐,在成功弄坏了沈妧心血来潮弄来的纺纱车后,还堂而皇之道:“不拆掉,怎知如何修理,母亲别急,儿子这就给您重新装好。”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纺纱车报废,沈妧挥挥手,将儿子送回了皇宫。
儿子是债,乖巧也就那么几年,越长大越闹心。还是女儿好,沈娥的两个闺女就很贴心,比沈娥这个当娘的着调多了,都是郑老夫人教养得好,看得沈妧也分外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