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名门贵医 瑾琴 946 字 2022-11-25

吃过午饭,沈母在屋子里做针线活,沈雅一个人在院子里洗草药。早在清晨赵铁拿着兔子过来的时候,沈雅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至于这个方法可不可行,就看她采来的这些草药管不管用了。

下山的时候,沈雅问了赵铁很多村里的事情,让她多少对这个村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她所在的陆家村,是陆家县有名的贫困村,村里的百姓生活水平都很低,大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至于什么原因,可能就要从村里的土地开始说起。这个村的土地,不知为何,沙化特别严重,村民们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产量都很低,缴完税后,粮食几乎所剩无几,因此很多村民嫌种不出粮食,干脆就放弃种田,改为打猎。

好在这个村子的后山,有一片树林,树林里动植物很多,不少村民靠打猎到也能维持基本生活。那片林子给陆家村的村民带来了不少恩惠,也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但仅仅靠打猎,也只能保证基本的温饱,打猎技术差的,或运气差的,甚至连基本温饱也不能保证,林子里的动物不是家养的畜类,常年生长在野外,不仅行动敏捷,警惕性也极高,村里的打猎工具有限,虽然积累了不少打猎的经验,可要顺利捕捉一只动物,也得花上很大的力气。更何况,由于惧怕林子深处的凶猛野兽,很多村民只敢在林子边缘狩猎,没有多少人敢深入林子内部,这样一来,遇上动物的几率就很小。

赵铁就是村里的猎户,他们家虽然有土地,却无人耕种,租给了其他村民,他们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打猎,若运气好,猎到一两只大型的动物,拿到集市上去卖的话,也能挣一些银子。

村里一部分人靠狩猎为生,一部分人靠种田,当然,也有田地比较多,种出粮食多的村民,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富农,那是祖辈几代积累下得土地,田地一多,每亩即便产量少,可加起来后数目也是客观的,除去税收,留下的还有很大一部分。

了解到了这一层,沈雅心里有了一个大概,她们家没有土地,更别提家里没男人,也种不了地,她唯一能想到的挣钱法子,就是林子里那些看的见的活物。

想到这,沈雅低头看了看盆子里洗干净的山茄子,嘴角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虽然不知道这个办法能不能成功,但至少可以尝试一下,若成功的话,她们兴许可以渡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整个下午,沈雅都在捣鼓她采来的山茄子,直到最后逼出了一小碗山茄子汁才作罢。

看着碗里绿幽幽的山茄子汁,沈雅心里别提多兴奋,一想到自己这个计划可能成功,她就抑制不住地开心。捣鼓了一个下午,竟然也累出了一身汗,刚一停下手上的动作,汗被蒸发,很快就觉得一阵寒气袭来,沈雅忍不住哆嗦了两下,便抱着手里碗回了屋。

屋子里,沈母正坐在窗下细心地做绣活,一块巴掌大小的布上,正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仙鹤,仙鹤周围是郁郁葱葱的仙草,整个画面看上美极了。

“娘,您绣的可真好。”沈雅看着沈母刺绣,由衷地说道,没想到沈母的绣活做的这样好,前世她见过不少好的刺绣,可看着都没沈母绣的有神韵。

“娘的眼睛不好使了,不然绣的更快些。”沈母一边做着刺绣,一边笑着和沈雅唠嗑,窗户外面的阳光稀稀落落地透进来,撒在沈母身上,感觉她整个人身上都有透着一股祥和。看着沈母凝神刺绣的神态,沈雅忽然觉得很安心。

第十一章 惊叫的鸡

“娘,院里墙角放了一小碗大豆,那是干什么用的啊?”沈雅下午在院子里洗山茄子的时候,无意中在窗户下得角落里发现了一小碗大豆,晒得干瘪了。

沈母闻言,似忽然想起来什么,放下手中的绣活,一脸懊恼道:“哎呀,让我给忘了,那是娘前段日子做酱豆的时候剩下的,原想着喂鸡,这几天事情多,就给忘了,待会你把它喂鸡。”

沈雅一听那豆子只是用来喂鸡,心念一转,反正鸡有粮了,不如用那豆子来做实验。

于是她道了声“哎”,便急忙出了房间。

进了院子,沈雅找来了另一只石碗,倒了一部分山茄子汁进去,然后将墙角的大豆倒进了那石碗里,几十粒大豆一下子全浸没在了山茄子汁中,做完这些,她便将石碗放在了院子的某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大豆应该要浸泡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吸收山茄子汁,等它们膨胀起来,再加上另外一道工序,想必就差不多了。

心满意足地拍了拍手,她便转身进了屋。

黄昏的时候,沈琰从学堂里回来,一进院子,就闻见一股扑鼻的香味,许久没有吃过肉的沈琰,一下子闻出来这是肉香,他怔了怔,停下了脚步,仔细地环顾了一下周围,确认是自家院子没错。

可是,他们家怎么会有这么香的肉味?

就在沈琰愣神的功夫,沈母端着盆子从屋里走出来,身上围着围裙,一见呆愣的沈琰,喜的忙唤道:“琰儿回来了,快进屋吧,饭已经做好了。”一边说着,一边将盆子放下,回过身,见沈琰还站在那里,不由奇道:“琰儿怎么还站着,快进屋啊,这么冷的天。”说着,便上前拉着沈琰进了屋。

刚进屋,就见姐姐沈雅端着一盘菜出来,那盘菜里不知放了什么东西,香气四溢,直勾的沈琰肚子“咕咕”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