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王爷夸赞了她家的杏仁粥!

陈婆婆活了那么大寿岁,见过好多客人,但是旁人不留姓名,她不知道哪一位是濮王。她不能当面感谢濮王,但她问清楚了,文章登在《大唐周报》上,是当今圣人的产业。

“狗子,你问问旁人,何时再卖那个《大唐周报》。人家夸了我们家的杏仁粥,我们好歹买上一份,支持支持。”

“祖母,我晓得的。”

陈狗子笑得合不拢嘴,他和祖母陈婆婆忙到太阳下山的时候,终于挣得一百多枚铜板。他们再干几天,便能填补杏仁发霉的亏空,摊子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生活到绝境处,总是能有希望的。

一跃成为网红店的杏仁粥铺,生意红火数倍。陈婆婆没有骄傲,依旧维持着粥品的质量,获得的美名更多了。后来,陈狗子遇上了一个特别爱吃杏仁粥的姑娘,两人看对眼,很快交换了婚书,结成配偶。

以陈婆家的杏仁粥为例,《大唐周报》顺利带火了一批长安城的小店小摊,并且有向其他城市辐射的趋势。报社的记者来自五湖四海,不单是长安,他们家乡的美食也很好吃啊。

来自并州晋阳的记者狄仁杰,为家乡的葡萄感到自豪。他在报社运笔如飞,积极投稿,赞美自家的葡萄到底有多好吃,并且向圣人疯狂卖安利。

狄仁杰:我家乡的葡萄皮薄个大!

狄仁杰:我家乡的葡萄吃起来很甜!

狄仁杰:我家乡的葡萄完全不输高昌的马奶葡萄,并州紫葡萄才是正统,高昌绿葡萄简直是一个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