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随口乱报罢了。
与魏峰等人看好戏的心态相比,站在一旁的魏捷的心情笃定多了。他同样怀疑宁颂是在炸胡。
可若是这样,主考官为什么不叫停,反而是放纵这一场闹剧呢?
魏捷心中一团乱麻。
在室内众生相下,宁颂报完了最后一个题的答案。管事嘴角嗡动片刻,神情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报出了此次的结果。
“三十个题,全对。”
“这不可能!”郑副掌柜与魏峰异口同声。
魏捷脸色发白,颤声道:“不、不可能!一、一定是他记住了我刚才的答案。”
对于魏捷深知考题难易的魏捷来说,他宁愿相信是宁颂记忆好,也不愿意宁颂是靠着自己的计算得出的答案。
郑副掌柜与魏峰如同得到了合适的借口一样,连续朝着宁颂发难。
管事的察觉到了东家投来的目光,恭敬地行了一个礼:“两人的考题并不相同。”
这一句话,完全地排除了魏捷所说的可能性。
上一秒还在喋喋不休的郑副掌柜两人如同被卡了脖子的鸭子,嘴角张张合合,就是说不出话。
张副掌柜与刘大郎的眼神中露出惊喜的光芒来。
“你是读书人,你读过《算经十书》?”上首,那位所谓的东家好友,被称为齐公子的人好奇地问道。
东家适时地为旁人介绍好友的身份:“这位是从州府来的齐公子,是江南春晖学院院长的高徒。”
顿了一下,东家继续道:“是去年淮县院试的案首。”
“案首“二字一出,其他人也顿时明白了这两个字的重量。
这齐公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秀才功名。
第10章
“秀才”的功名,在被古装剧熏陶的现代人看来太过于普通。
先不说主角们不会从秀才做起,就连将配角的身份设置成为秀才都会觉得太低。
说起“秀才”,似乎总会和“穷”联系在一起。
可是,在重视科举与读书的大雍朝,“秀才”的功名相当难以获得。
一个读书人,要先通过“县、府”两次考试,才能被称为童生。
童生之后,又得通过“院试”,才能正式进学,被称为秀才。
纵观整个细柳村,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年龄很大的秀才。
这位秀才老爷早早断了科举的念头,凭借着官府减免田税徭役,很是积攒了一番家财,在家里做了富家翁。
而眼前的齐公子显然又与细柳村的老秀才有所不同。
一心堂的东家介绍他的时候,先说他是春晖学院院长的高徒,又点名是院试第一名。
有人脉,有成绩。
更重要的是年轻。
这样的秀才,显然是要冲着更高的功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