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漕运发达,大唐已经开始利用海上运输。

可见南粮北运,在唐时已经开始了。

由这条蓝色折线可以看出,大唐在这段时期粮食产量逐年丰产。

大唐在玄宗李隆基的一系列措施下,把各地的财富集中到关中或供应北方,集积了大量财富。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世称道。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背诵的唐诗三百首等,无疑不彰显大唐的文化底蕴。

从杜甫《后出塞》诗:“渔阳豪侠的,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到柳芳《唐历》称:当时“天下雄富”,“东由汴、宋,西径岐、风,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

无数诗词歌颂赞美这一段时期天下丰硕,百姓安居乐业。】

正在鲁郡石亭中的两人,他们齐齐望向雨帘带来的神迹,久久愣住,还是李白反应过来,“贤弟,你被仙人提到了。”

杜甫:

“当真是仙人临世,竟能道出子美当年即兴而作的诗。”

二人凝视着眼前的雨帘,心中感慨万分,只是“同学们”‘唐诗三百首’?他们不甚明白是何意。

长安唐宫,李隆基一派怡然自得,他很开心,甚觉今日实乃今生最圆满的一天。

周围,李林甫观此天象,早在安禄山意欲溜须拍马时抢在了前头,他高呼道:“陛下实乃古今第一人呐!这是上天降下神谕,您的功绩明昭千秋万世!老臣与有荣焉!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其他大臣在李林甫的煽动下皆高呼万岁。

安禄山:

他心底翻着白眼,这老杂毛还真有一手,在此情形下不得不与众人一起说着吉祥话。待人群安静下来,他又上前,操着六国语言向大唐天子臣服。

此举亦表明胡地六国归顺,大有万朝来贺的场面。

李隆基龙心大悦,对眼前的胡人又喜欢了几分,他亲自将人扶起,“好!卿有大才,不仅骁勇,更能言六国语,大唐万民归心!”

帝王的话再次引来众臣的高呼。

此时的李隆基亦不忘身边的女子,他拉住杨玉环的玉手,迫切想与之一起分享喜悦,“你真是朕的福星呀,刚出观就给朕给大唐天下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