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你小子又皮痒了, 说谁是魑魅魍魉?!

……

正月十五,上元节

卯时正, 正启三十四年的第一次廷议在御前召开。

俗话说“正月十五雪打灯”, 天上果真布满了乌云, 阴沉沉的不见日月。

各处殿宇的红灯笼却是次第点亮了,灯火漂浮在黑暗黎明的半空中,各宫的宫人来来去去各司其职,光影浮动,人影幢幢。

廷议是决定朝中大事的最终方式,议的还是年前内阁开出的多项票拟,与会的是内阁学士和六部九卿,廷议最终的结果,连皇帝本人也不能推翻,如果皇帝硬要改变朝臣的决定,六科御史可使用封驳之权,驳回圣旨。

国朝建国百三十年,皇权早已被士大夫锁进了牢笼,再也不复开国之初的至高无上。

殿内尽是绯袍高官,当然也有例外,林长济等几位翰林官员,穿着七品服色随侍在旁,他们的工作是做记录和草拟旨意等等。

除了内阁票拟的内容,还推举了京城三大营统帅、副将的备选名单,节后通过廷推确定。

三大营统帅是挂职,多半由英国公这样德高望重的勋贵担任,三位副将才是真正的统兵之人,也无非在周绍北等几位勤王有功的将领中产生。

简单来说,周绍北又要升官了,甚至有可能常驻京城,在武官之中几乎已算登峰造极。

科道言官仍想拿他“纵子行凶”之事做文章,赵祺虽没留下什么伤痕,但当街羞辱也算欺人太甚了。

赵侍郎毕竟还是要脸的,上书弹劾只是一时愤怒,时候想想,且不说儿子被人在大街上缠足这种事,大肆宣扬只会自取其辱,单说以周绍北今时今日炙手可热的地位,跟他过不去,那就是在跟天子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