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彻底凌乱了。
“这种技术原本用于智能设备监控和运算,为国家网络安全做漏洞监控用的,现在改良直接用在交通监控上了。”fi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打着,“因为现在成本设备太高,投放难度大,试点城市也都只有几百台。”
科技改变未来。
科技改变职业!
“先不说莺燕了,先说烨桦。”我将报告仍在一边,尽量让思绪不要被高新设备的震撼力带走,“邮件你处理的怎么样?”
fi站起身,拿着他的咖啡喝了一口,将另外一大摞纸放在了我怀里。
“他们邮件来往内容总共有100万字,这是原稿。”但说着他又掏出了一张,覆盖在这摞文件上面,“这是莺燕系统计算出来的可疑内容。”
…
“莺燕还可以计算这些?”我又被惊讶到了。
fi点头,“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就算我用文本工具摘取关键词,也需要看个几小时。”
我半天没说出话来,看了一眼那张纸的内容,里面确实是精简有效的内容。
“莺燕监控只是它的眼睛,它的大脑现在正躺某个军事基地里。”说着fi指了指自己的电脑,“而我的电脑就是一个沟通窗口。”
晃晃脑袋,现在还不是想这些东西的时候,烨桦才是关键。
我拍拍fi的肩膀,让他继续去对比犯罪嫌疑人的画像,“用人工智能侧画像偏差应该不会太高吧。”
陈墨还在和警员们同步信息,我只能一个人先看邮件内容。
浏览了一下,大概是两者之间关于母爱的对谈,莺燕抓取了部分内容的关键词。
烨桦:「她为什么会抛下你」
对方:「或许是因为她爱我,也许她知道她的身份无法保佑我,她在给世界另一个机会。」
烨桦:「你不恨她吗?」
对方:「也许会恨,但我想更多的是爱,对吗?妈妈。」
烨桦:「如果再有机会,她或许会更爱你。」
对方:「…但愿如此。」
对方只有单层面的回答。
没有上下文铺垫,也能够迅速理解双方所构建的谈话内容。
只是为什么提取出来的信息,看起来是倒置的。
烨桦是故事内容索取者,可她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提问。
而疑犯做的更多的是回答。
单纯从提问结构来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依附关系。
可单从受害者侧写来说,烨桦根本不符合他的侧写,年纪太大,学历不够,家庭条件也不符合。
凶手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难不成是母爱缺失?
“fi查一下暨南市00年之后所有的离婚案件,目标缩小为孩子被判给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