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持续了八十一天,灵柩移走后,杨贵妃才停住。
这一日,杨贵妃趁着新皇帝李豫在歇息,特地来求见。
“妾想去庵中,为先皇祈福。”杨贵妃向李豫请求道。
李豫也知道她日日抄经文的事,当年,她也是出家做了五年尼姑后,才被李隆基召入宫中的,还以为她是要去尼姑庵给先皇祈福,便问:“是想去哪座寺庙?去几日?”
杨贵妃道:“妾想去五台山的白云寺,去多久……暂时不知。”
李豫一惊抬头看向她,此时的杨贵妃才三十多岁,天生丽质加上保养得宜,依旧是个娇美惊人的美人,这要去五台山,是打算长久出家吗?
杨贵妃如今是太妃了,留在宫中确实整日憋闷。
李豫想起李世民叮嘱过他的,如果杨贵妃想出宫,也由她去,若是想脱掉这层贵妃身份,也可以假死脱身。
李豫将李世民说过的话,转告给了杨贵妃,杨贵妃摇头道:“我并非想要寻求一个自由身,也并非想要摆脱往日的一切,我曾是先皇的妃妾,这一生便是如此。我只是想去白云寺祈福。”
李豫有点不懂,但既然杨贵妃这么说,他便允了。
没多久,杨贵妃便恢复了太真的号,由李豫派人送到了五台山,身边依旧有许多人随侍保护,但比从前清减了一些。
跟随在杨贵妃身边的婢女不解:“为何娘娘想出宫,又不脱去太妃的身份?”
皇帝都允了,多难得的事啊!
杨贵妃慢声轻语解释道:“我不留在宫中,是因关于我样貌传言颇多,如今圣人又是年轻天子,外人信太宗皇帝的品性,却不一定宽容这位新帝王。所以我离开宫中,避免外人甚至是后人搬弄一些口舌,损我清誉,也损圣人与皇家的颜面。至于这层太妃的身份……若是真那样做,那就显得我太薄情了。”
这话,婢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懂,特别是后面的薄情二字。
杨贵妃转过眼,微微撩开帘子,外人以为先皇只说李隆基,事实上,也指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给了她太多的体面,她不能回馈万一,但也不能不报恩。祈福之事,虽有些虚无缥缈,却也是极少她能做的事了。
送走杨贵妃,高力士因先皇去世,身体因哀痛而备受摧残打击,养了许久才好,好了以后,还是日日去停灵处烧香烧纸钱。
李豫已经让他养老了,高力士也识趣,将宫中一应事务,都交给了李豫身边的大太监,不再过问任何事宜。
日子看上去依旧按部就班的过着,但是太宗皇帝的离开,依旧让许多人沉浸在悲伤中。
李豫少年天子继位,虽有李世民打下的良好基础,但事务繁杂又困难,属实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去做。
坐上了这个位置,李豫才能感觉到屁股底下的暗潮汹涌,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位置,哪怕是太宗皇帝亲自传的,也不是那么安稳的。
更何况,李豫还有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削弱甚至是铲除世家。
因新的税制的施行,许多小地主不满朝廷提高了地税,地越多交税越多,于是许多人开始纷纷投靠那些世家大族,寻求保护,想与朝廷对抗。
李豫知道,税收上来的钱粮布帛,才是大唐蒸蒸日上的重要动力,若是朝廷不能有强大的财力,不能掌控住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迟早还是要被颠覆的。
李世民在那两年里,教了他不少,甚至已经制定了计划,但也需要执行者随机应变,随时应对世家的反扑。幸好,李世民已经将李唐王室的子孙们培养好了,给他留下了不少人手。
一年后,那具躯体并没有回魂的迹象,李豫按照李世民的安排,将它葬入皇陵,虽墓碑是李隆基之墓,但李豫也让人严谨地记下了太宗到来以后,发生的一切事宜。
五年后,李豫走在长安街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如今的长安,比开元年间更为富庶繁荣,他心中一半欣喜一半哀伤,这是老祖宗仁政的结果,老祖宗却无法亲眼看到这一切了。
很快,远远的一阵马蹄声传来,只见一人领几个轻骑飞奔而来,李倓看到李豫竟在门口等着,十分惊喜:“大哥!你怎么知我是今日到?我还以为,我比预期的时间早到,能给你一个惊喜呢!”
李豫笑了笑,道:“我猜你会走新修的大道回来,估摸着脚程,应当是今日了。”
“大哥真聪明!”李倓夸赞道。
李豫笑了笑,道:“我在登高楼备了酒席,走,先去吃东西。”
“好!”李倓笑得跟一朵花似的。
一行来到酒楼,手底下的人都散去自行吃喝,兄弟二人坐在最高的包厢内,看着恢宏壮丽的长安景象,饮酒吃饭。
“看你如此高兴,此次必然是有不错的收获。”李豫给李倓边倒酒边说道。
李倓点头:“此次水师,已初成规模,不久便能出海了。而且此次我遇到了一个人,告诉我说,倭奴国似有极多银矿!”
李豫手上一顿:“当真?”
李倓点头:“当然是真!所以此次回来,便是想与你商议一下,带人去倭奴国探查一番,何处有银矿,到底有多少银藏在下面。”
李豫放下酒壶,道:“若此事当真,许多布局都要变一变了。”
李倓点头,一边大口吃菜,一边道:“所以我才飞快地回来告诉你这个消息。而且,此事须得隐秘一些进行。若是可以,我想到时候让十八叔也一起来,他心思缜密。对了,我还有父王,看他能不能寻到一些懂倭奴国形势的人。”
李豫心里有些火热,转过了千百个念头,但是他还是先压下了,道:“先不说这些,先吃饭要紧。这些事,我会安排的。”
“好的!”
银矿一事,太令李豫激动了。如今大唐经济蒸蒸日上,流通的钱币却是个大问题,如今市面上的东西多了,钱却不够,容易钱贵物贱1,伤百姓生计,毕竟忙活了大半天换不来几个钱,谁乐意干啊?
铜钱能铸,可到底不方便携带,若能以金银取代之,当然是最好的。可大唐境内银矿并不多,还有些被世家大族所占,李豫虽然想方设法收了几座银矿,却也是杯水车薪。
若是倭奴国有足够多的银矿,且能够开采过来,不仅能大大地纾解经济运行上的困难,也能利用银钱,对世家大族造成巨大冲击。
想到与世家斗争的一整盘棋不仅活了,甚至还能直接反攻,李豫都兴奋得不行。
很快兄弟二人回宫,召集了李瑁李亨等人商议此事。
此时要隐秘,要瞒着世家大族去做,在朝堂上公开讨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只能靠王室内子弟。
很快商议好,李倓李系以训练水师的名义出发,李瑁以另外的差事名义出发,分几路在海上汇合,然后去倭奴国。
另一方面,李豫也暗中派人跟来自倭奴国的僧人、学生等打听,探听了一些关于银矿的消息。
几年后,李瑁李倓李系等人风尘仆仆而归,一行不仅探到了银矿的地点和储量,还与当地势力约定好了共同挖矿的协议。倭奴国上层都知道银矿的存在,只可惜他们自己没技术也没能力,别说挖矿,就是探明储量都难。
此次大唐派人去合作挖矿,倭奴国的人也是求之不得,那样就能从大唐买入好多好东西,提升国力了。
当然,另一方面,大唐水师发展迅速,不仅镇住了新罗百济之类的小国,倭奴国自己也还未完全统一各岛,想要发展水师也发展不起来,只能望而兴叹,希望能学一些大唐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