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笑着抚须:“没错,那上官婉儿如此有才,唐朝时文曲星就应当是位多才美人。”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奇人奇事、奇风异俗。】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里面塑造了诸多各有才华的女子,还有通晓实用技术的女子,比如米兰芬善筹算、芸芝精论课、师兰言长风鉴等。

一些英勇女子很有唐时侠义之风,骆红蕖替母报仇,杀尽猛虎。魏紫樱苦练连珠枪,狩猎为生等等。】

【甚至,在很多女性解放的问题上十分犀利。】

天幕放出一系列李汝珍很有意思的描写,比如女儿国是男女颠倒:

“此地女儿国却另有不同,历来本有男子,也是男女配合,与我们一样。其所异于人的,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在“两面国”里甚至提到了讨男妾:

“既如此,为何一心只想讨妾?假如我要讨个男妾,日日把你冷淡,你可喜欢?……你还只想置妾,那里有个忠恕之道!我不打你别的,我只打你‘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把你打的骄傲全无,心里冒出个忠恕来,我才甘心!”

【甚至是关于女性是如何成就的,有了后世《第二性》的说法:女子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

古代的女性如何形成的呢?

穿耳,缠足,粉妆。】

“内中一个白须宫娥,手拿针线,走到床前跑下道:禀娘娘:奉命穿耳。

“早有四个宫娥上来,紧紧扶住……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胸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象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

“不知不觉,那足上腐烂的血肉都已变成脓水,业已流尽……再加朱唇点上血脂,映著一张粉面,满头朱翠,却也窈窕。”

【当脚上血肉腐烂,脚化为脓水,粉妆点唇,窈窕美姿容,就是这世间认可的“女子”。】

尽管不是第一次听到后世女子缠足,上官婉儿还是颇为厌恶:“这明清的女子根本不被当作人,这还算什么女子!”

“都说报恩是要给人做牛做马,哪怕是做牛做马也不会这样虐待,这是牛马不如!”太平公主对这位清朝已经厌恶到了极点,恨不得自己学着太平昭公主,领兵去灭了那清朝。

武曌慢悠悠:“这就是女人被压迫的常态,你们以为,大唐女子都过得如你们一般自在吗?”

这话尤其是说给太平公主听得。

太平公主一愣,脸色不自在起来。

她,果然还是不如母亲,自幼在皇室长大,民间的苦难见得太少了。

【李汝珍借武则天来为中国的女子出气,不仅在第四十回 极力描写他对妇女的德政,而且在其下文重点铺陈他所设想的男女平等的选举制度,提出了女科举,说女子“灵秀不钟于男子,贞吉久属于坤元”,有了“女学士”、“女博士”、“女儒士”;】

【李汝珍还为武则天起拟乐“十二条恩诏”,各种福利,真希望让武皇看到。】

武曌哈哈大笑:“朕看到了!”

“这女科举不错,朕听到了!”

女学士,女博士,女儒士,品级都被人定好了,很好!

【虽然李汝珍也有一些局限的地方,但是在那个时代实在难能可贵。也正因为他的这种反对男尊女卑的“大逆不道”,这本书也被清廷禁了。】

这时轮到李隆基嘲笑别人了:“清朝的皇帝不行啊,动不动禁毁书籍,这可真是不得人心!”

李亨看了看父亲,想到了一系列后世各种父亲的诗歌。

但是再看看后世的皇帝,似乎天幕也没说错。

李亨闭了闭眼:罢了,后世的皇帝太差劲,比这种皇帝优秀也不值得骄傲。

日后他做了皇帝,一定能做得更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已经是19世纪!19世纪了!】

【当我们的邻居和敌人从曾经连文字都没有,迅速诞生了一系列的世界名著时,我们华夏的文人还在沉迷腐朽的封建享乐,还在想着娶公主然后三妻四妾、想着女子无才便是德。别说跟西方比,跟唐朝老祖宗比都差远了。你的人生,没有点更高的追求了吗?】

明清的文人开始反思。

曾经,他们眼界拘泥于□□这一片熟悉的地方,以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如自己的偏僻小国,但是现在看到天幕介绍才知道,外面,别说西方,就是邻国也在飞速发展。

而他们只知道汲汲营营于功名,只知道关心女子女色,的确太过狭隘了。

当然,依然有顽固者对天幕的批评不满。

“天幕是女子,自然为女子说话,什么女子当权,就是牝鸡司晨大逆不道!”

“后世的女子隔了几千年当然不一样,我们这时候差的太多了。”

“我们的邻居能有多好?那些女子写得也没多优秀。”

【清末,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冼玉清曾言女作者成名之因:“大抵有赖于三者。其一名父之女,少禀庭训,有父兄为之提倡,则成就自易。其二才士之妻,闺房倡和,有夫婿为之点缀,则声气易通。其三令子之母,侪辈所尊,有后嗣为之表扬,则流誉自广。”】

【她总结了女性无成就或有小成的原因:“吾国女子素尚早婚,十七八龄,即为人妇。婚前尚为童稚,学业无成功之可言。既婚之后,则心力耗于事奉舅姑、周旋戚党者半,耗于料理米盐、操作井臼者又半,耗于相助丈夫、抚育子女者又半……故编中遗集流传者,多青年孀守之人……至于弱年谢世者,遗集煌煌,又大都受乃父乃夫乃子之藻饰,此亦无可讳言者。”】

【总结一下:为什么华夏没有太多女作者?学习时间短,且只能是父兄或者夫婿教学;结婚早,操持家事无暇学习,能把作品流传下来的,都是青年守寡。冼玉清终生未婚,真是太有助于做学问了!吾辈楷模!】

刘彻目瞪口呆:终生未婚,这清朝还有女子终生未婚?天幕如此鼓励,难道后世女子已经完全不结婚了!

“逼得太狠果然不行,若是女子宁死不结婚不生子,国家人丁从哪里而来?”汲黯也急了,“陛下,我朝可千万不能学清朝!”

“缠足对女子生育有难,看看清朝那些人瘦弱的,为了后代健康也不能缠足。”义妁生怕刘彻看上那小脚的风情,这时也紧张地提醒。刘彻无语:“朕可没那爱好。

他的爱好,天幕写得很清楚,男女通吃,唯爱美人!

【对比一下中外女性文学,咕咕真得非常不甘心。】

【在华夏有自己成熟的文明的时候,日韩欧美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可是全部后来者居上!】

【为什么?是女性自己不行吗?】

【不是!不是!】

【是男性完全不给女性学习的机会,自由生长的女子甚至还不如青楼女子有更多机会接触书本和知识!】

【男人那可笑的自尊心,甚至在妻子比自己有才华时还会责骂妻子。】

清朝时期,已然年迈的翁静如听到这话,想起刚结婚的那阵时候,一阵苦笑。

她比丈夫周五瑞有才华,新婚娘以诗歌考验丈夫,丈夫回答不上来迁怒于她,婆婆也不喜欢,第二日敬茶就敲打她:“女子无才便是德。 要求她婚后不许再写作。

一直到丈夫婆婆全部去世,翁静如一个人带两个儿子才开始重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