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八章 被玩坏的《辣妹子》

于是程总监又带了一波节奏。

.............

程晓羽这一次又写了一篇长细语:《浅谈民乐的将来》。

首先得说明的一点是民乐不等于民族乐器,民乐的将来不能一概而论,很不好说,但一个分支的消亡似乎难以避免。

那就是地方民歌,它的受众面越来越窄,这几乎是每个大学音乐学院老师都在感叹的。

每当中音史课,听到各个地方民歌,表示听过的同学越来越少,更别提了解了。对于地方民歌的喜爱也寥寥无几。

在对待别的学院开放的选修课上也做过实验,近两年连最接近日常的民歌《小白菜》,也是一片茫然。

地方民歌在传播上,一直采用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农耕时代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一大批新子民不再传播自己家乡的民歌,很多民歌在这个过程中被遗失。尽管目前很多喜爱民歌的机构或者人去地方采风收集,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只是当初民歌总量的一部分。

而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对地方民歌感兴趣,地方民歌的现状比江河日下的戏曲还要惨淡的多,好歹戏曲还有国家和院校大力的投入,但地方民歌,呵呵。

做个有趣的实验,随机问问周围的朋友,说出你知道的十首民歌。看看结果吧。

由此看来地方民歌将消失几乎是很容易判断的事情。

.........

但是民族乐器会越来越好,民族乐器本身的生命力可以是无限的,在现在的音乐环境下,视多少人敢使用、会使用、能用好而定,单单就上海来说,光学生民乐团每个区就有1-2个团队,还不包括各个学校的民乐队。

要说乐器传承需要靠曲目,那么现在的民乐乐曲的确不能说脍炙人口,就连民乐国宝大师级的人物也很难原创经典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