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所言极是,两位将军将才为人毅亦知之,皇家礼仪也不可废,二人担当禁军领恰如其分,那便这般,司徒将军从西都带来的五千禁军便可编为羽林军,专司护卫陛下皇宫之责,郁之的近卫军不再担当此任。”此时还是肖毅出言道,对于王允的安排他却是一派欣然之状。
“恒之说的是,那此次田猎之后便可安排。”王允颔言道,他和肖公亦是好友,肖毅与之也如子侄一般,但在他的眼中恒之却和董卓一般都是武将,未必就能担负起兴复大汉的职责。肖恒之长于治军,应该让他更加挥自己的长处,至于天子和朝廷,还是由老臣把持更为稳妥。而在晋阳城中肖毅的并州军实力实在太大,他也不希望出现第二个董卓。
“下次朝议司徒便可与诸位大人商量议定此事。”肖毅言道,王允这个人有能力有手腕,个人魅力也是不差,但唯有一点却是有点自我中心,在用人上存在瑕疵,否则历史上在诛杀董卓之后他和吕布联手也不至于被李傕郭汜轻松击败,最后连王司徒自己都落了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朝中出现对自己反对或是戒备的力量当然是在肖毅预料之中,越往后此事便越是难以避免。而在这些力量的后面就有着王司徒的影子,不要忘了晋阳城不但是肖毅的大本营还是天耳总部所在,又有什么风吹草动能够躲过恒之的耳目?当朝所有大臣的家中当然也都有天耳之士的存在,情报工作不但对外要硬,对内亦不能有半点松懈,相反还要更加看重。
也正因如此肖毅不愿在此时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与王司徒反目,敌人只要在明面耍不出什么阴谋诡计就行,且以王允的才具也不足以被肖毅看做是对手,有他在亦能显现出恒之的一片公心,让他把大汉忠臣的角色更好的扮演下去。可说对王允的隐忍就是肖毅在将计就计,倘若最终他在朝廷之中要有大敌,那么他宁愿是自己知根知底的王允。
当然以肖毅今生的义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兄弟王宇,他不愿与儿时好友长大之后的兄弟反目成仇,希望事情能够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相信在晋阳城还没有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不过一旦王允的所作所为过了肖毅所能容忍的底线,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加以反击。这个底线就在不得勾结外臣,单靠司徒自己的势力可掀不起什么风浪。
禁军能有多少?五千还是一万?以肖毅的眼光真若打起来,刘青的近卫军用三个时辰就能将他们尽数扫平,既然如此他又何尝不乐的大方一些?再言王允可以安插自己的人手,他肖恒之未必不能用间,比如这个禁军统领司徒非,当年冀州之战他亦是冠军侯名正言顺的下属……
“子师,司徒非杨奉两位将军的确是有功,亦是可信之人,可这段时日刘青将军护卫天子亦是尽忠职守,再言五千禁军也太过单薄,恒之,此事你还要详细斟酌一番,近卫军似乎可以分出一部加强禁军。”肖公是不太好表态,卢植已然说过,此刻话的变成了太尉杨彪,他亦是三公之一,且肖毅的隐忍与宽和也给了他极好的印象,司徒则有点咄咄逼人了。
“文先公所言极是,要以老夫之见,近卫军可分出五千由刘青将军统领护卫皇宫,司徒非将军原本就是骑军领,刘将军可掌步军,至于杨奉将军,就事论事,他的为将之才可不能与此二人相比。”杨彪的话音一落,朱儁是立刻言道,原本他就等着机会为肖毅说话了,此正其时也。
“文先公,朱中郎既如此说,那么下次朝会便照此而议。”对杨彪之言王允是不得不重视的,他想要实现心中夙愿,杨太尉的支持绝不能缺少,司徒非的安排已然通过,此刻亦不能不给同朝老臣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