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妖狐行 探出爪爪 3518 字 2024-04-20

李成接道:“更何况滇黔地处边陲,西蕃、邪教势力猖獗,大战连连,朝廷拨付了大量的财货物资,同时会赋予主事之人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一个实权皇子顶十个京师王爷呀!

更何况滇黔并不如传说中那么贫瘠,璇玑派这些年在滇黔发展得很快,尤其在商业方面更是出众,可以成为王爷新的臂助。”

一直倾听的端郡王突然开口了:“今时不同往日,璇玑派这些年发展得太快,背后还有天火和阿离撑腰,不像以前那样听我的话了。”

李成说:“璇玑派确实不同往日,所以王爷不能再把他们当成当年投效你的玄级小门派,而应拿出足够的诚意与之结盟,以礼待之。”

“结盟?他们现在也不过是个地级宗门,这样的礼遇是不是过于抬高他们了?”端郡王显然不想放下身段。

东鹿侯说话了:“为何不可?当年初代宋皇如果没有放下身段和大罗派、龙虎山结盟,怎么会有万世之大宋。

璇玑派此时可能还不算强,但是王爷您也见过璇玑派不少弟子,哪个不是人杰?虽然赶不上天火那种旷世奇才,但是个个将来成就不可估量。

放着这样一个有潜力的宗门不拉拢,难道要用热脸去贴那些天级宗门的冷屁股?璇玑派只需时日沉淀,我想将来必然是天级宗门中的佼佼者。

更何况有天火和阿离在,有雨花巷管委会和天妖森林的支持,未来真的不可限量。”

端郡王突然说:“其实这几年一直有件事情横亘在我心中,让我寝室难安!你们说,天火和阿离现在已初见气候,是否有觊觎皇位的想法?”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一旦牵扯皇权,皇子们可是六亲不认。

东鹿侯说:“宋国建立至今,经历了六千多位君王,无一为女子,再往上溯,汉国立国比宋国更长,历史上也无女性君王。”

端郡王声音低沉地说:“可是历史上有不少女性以摄政王姿态出现,其中不乏皇姐、皇姑!”

东鹿侯也有些犹豫,他此刻不敢把话说满了,以后但凡端郡王与城阳公主和驸马之间有什么矛盾或龌龊,端郡王都会记住他今天的话。

李成看出东鹿侯的难处说:“自古男性坐王位为天下共识,女性摄政在历史进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寥寥无几,因为特殊才会被史书记载。

只要王爷励精图治、一心为国,我想天下百姓一定会对王爷归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东鹿侯已经整理好了思路说:“王爷,以老臣之见,公主和驸马之心并不在朝堂之上,化羽飞升求长生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进入太一学府后就不肯出来不正是表明态度吗?”

李成继续加把劲说:“公主是天妖森林最年轻的天骄,血统所限,即使要称皇,也是妖皇,不会与王爷争夺宋国皇位。

而驸马是院长三徒,将来很有可能突破大乘期,承袭院长之位,那时就是超然物外的人物,成就不比一国之君低,再说历史上可没有大乘期的君王存在。”

端郡王被两人说服了,又举一杯酒说:“有两位相助,本王何愁大业不成,明日本王就再次上书请旨镇守滇黔,为国戍边!”

今日,端郡王也在府中宴请宾客,而且规模不小,这和三年前门庭冷落的情况大相径庭。

三年前端郡王只是理论上有资格竞争储位,但是他的实力在所有成年皇子中排行最末,除了依附其他兄长,好像并没有其他办法。

可是三年后,端郡王不但在成年皇子中实力排进了前五,而且在近期朝野非常关注的泉州府经略战中取得了优势。

十二月十六日,朝廷急调云滇省宣威府知府王佐军接任泉州府知府一职,似乎宣布了泉州府经略战的最终结果。

王佐军是端郡王的重要亲信之一,这一任命立刻引起了皇子和朝臣们的注意,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今日端郡王外府设宴十六桌,全部都是端郡王在朝野之中的亲信和骨干,其中大部分都是近三年才投王府的新人。

而内府之中同样设宴,却只邀请了两人,一是东鹿侯,二是詹事府少詹事李成,两人正是端郡王在朝堂之上最强的臂助。

东鹿侯虽然已不在军中任职,但是在军中仍有很高的威望,很多故旧部属都身居高位,有他相助端郡王近年来在军中的声望快速提升。

李成三年半前调任詹事府任少詹事,此职原本清贵,工作以教导辅助太子为主,但是本朝尚未立太子,所以这个职位就是个闲职。

朝中大臣原以为李成此生官运到此为止,混上几十年,到时年老荣归就是他最大的幸事,可没想到宋皇三年前搞了个吏制改革,将詹事府编入吏改办,配合吏部和督察院一起执行吏改工作。

现如今李成已成为吏改办的三把手,地位仅次于吏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也成为了朝中重臣之一。

这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互相配合,令端郡王的整体实力蒸蒸日上。

原本今日端郡王还邀请了雨花巷管委会代会长黎茂,但是却被黎茂以雨花巷事务繁忙婉拒了。

端郡王并没有太多的失望,自从阿离身份确认、雨花巷管委会崛起,天火和阿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人人都想拉拢他们及他们身后的势力。

不过这些尝试都失败了,太一学府成了他们的天然屏障,没人能和他们会面,而他们代表的势力也玩起了太极推手,对任何势力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不插手朝局大事,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

端郡王占了一些先机,和天火、阿离关系良好,还有不少合作项目,在外人看来双方合作愉快、互相借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端郡王已经带东鹿侯和李成去外府敬过酒、讲过话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坐下来安静地说说话,研讨下明年的大计。

端郡王挥手屏退下人,举起酒杯说:“窦叔、李成,感谢两位这几年的辛苦付出,本王敬你们一杯。”

东鹿侯和李成急忙表示感谢、举杯饮下。

端郡王继续举起酒杯;“今日本王请二位来,给二位带来不少麻烦,实在是我心中有不解之事想向二位请教,还请见谅,我先自罚一杯。”

“哪里哪里,王爷客气了。”两人又举杯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