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宫,位于蜀中天台山,据传乃晋末时,由四川成du的“蜀中绝手”廖无争夫妇所创。
众所周知,四川成du的刺绣、织锦很是有名,在西汉时,成du的织锦业便已是十分发达,朝庭在此专门设置了“锦官”,负责为朝庭采征当地的织锦刺绣,进贡皇宫。因此,成du又有“锦官城”的称喟。南朝刘宋王朝的丹阳(南京)郡守山谦之,便曾经从成du引进织蜀锦的“百工”,并喟叹:“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du独称妙”。及至当今大隋王朝,人们对成du的评价依然是“蜀郡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侔于上国”。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后世的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作《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五首,便是专门来赞美这蜀锦的。
但是,在西晋末年,朝庭暴虐,地方贪婪,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成du亦笼罩于这残暴阴霾之下。西晋朝庭派来的那些锦官们,骄奢淫逸,残忍恶毒。那御锦坊内尽是些被强征入内的锦娘绣女,在这些锦官们的统辖之下,被肆意欺凌,饱受摧残。不仅每天都要没日没夜的赶做锦绣,而且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鞭打针刺之刑罚更是每日皆有发生。更有年纪幼小、姿色艳丽一些的,被强行凌暴遭蹋的大有人在。当时的御锦坊活脱脱便是一座人间地狱。
那些锦官们的种种暴行,终于激怒了一个人。这人便是当时成du赫赫有名的“蜀中绝手”廖无争。
廖家在成du,原本是一大旺族,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廖家自古便精通蜀锦的织造刺绣,生产的蜀绣可谓是天下无二,乃是这成du蜀锦生意的龙头老大。
传至廖无争一代,无论是技艺之精湛,还是生意之规模,更是几近顶峰,大有尽揽蜀锦之趋势,连当时的成du锦官都和这廖家来往甚是密切。
不过,这乃是老皇当政之时,官风尚比较清廉。当新皇登基之后,昏庸残暴,贪奢无度。其治下各阶官员也逐渐腐化。廖无争夫妇当时虽年纪尚轻,但却精于时势,眼见得官府日益腐败,自知树大招风,再如此兴旺下去,恐遭不测。因此闭门封箱,将所有锦绣生意全部关闭,变卖家当,遗散家丁仆役,二人相携,离开了成du城,在天台山寻了一处清净无人之所,搭建了一处山宅小院,过起了清净潇洒、远离尘世的日子。
在这一段时日里,二人确实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时光。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淌,廖无争夫妇二人心中开始有点异样的感觉。因为二人婚后数年,廖无争的妻子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直没能怀有身孕。因此二人在山中,很是闲逸。当闲逸至极的时候,自然便开始有了一丝无聊的味道了。
于是,二人便想方设法搞些新鲜事情,为生活添些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