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道:“反正这都到了保婴堂,也不必急于一时了。”
阿芒看着说完那句话后就一直默不吭声的颖娘,心乱如麻,知道自己应该要同颖娘好好谈一谈,不管怎样,进保婴堂是她父母的遗愿,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这个口。
正想最好找个地方暂且落脚,好好捋一捋思绪,就听舒司堂介绍说保婴堂外院设有观风院,来到这里的人,不管老幼,就算完成注册,也必须在观风院中暂住一旬,适应风土。
所以他们不必再去外面找住的地方,完全可以在观风院中暂住下来。
舒司堂这话确实不假,保婴堂外院西南角确实划有一块区域被称之为观风院,里头足有十数个袖珍小院儿,是专门用来供人暂住的。
不过除了舒司堂所说的适应风土之外,观风院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在这期间,院中会有专门的郎中替他们检查身体,以防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把虱子跳蚤甚至于疫病带进保婴堂。
说白了其实就是个隔离评估的场所,若是真的查出身患病症的话,就会当即挪进医疾院进行治疗,直至病愈后,再按年龄分入各院。
一事不烦二主,心里头烦躁不安的阿芒静下心来思量过后,应了下来,却没想到仅仅是用来暂住的院落,一应起居用物都如此齐备。
就像舒司堂亲自带领他们过来时说的那般:“这间院子小虽小,倒也还干净。”
安置他们的这间小院确实小的有些袖珍,三间正房,一明两暗。明间是堂屋,摆着长案桌椅,墙上还挂着幅《事事如意》的柿子图,整间屋子一下子就活泼了起来。东西次间都是卧室,不过也没有床,只在南边沿窗置下木炕,炕柜里摆着席枕铺盖,旧是旧了些,却干净平整。
正房外头,侧边打横还有一间小厨房,里头仅有一缸一灶,此时水缸中已经装满了沉淀过的清水,门口箩筐里是满满一筐硬柴。正是舒司堂前脚离开后,后脚由这位张姓青年送来的。
把同范老二谈笑甚欢的张姓青年送至门口,关上院门,阿芒转过身来,视线就落在了西边贴墙的一丛万年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