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这一味酥油泡螺了,颖娘大概其知道些许制作的手法,得将牛乳和以白糖,发酵煮成奶渣,立十字木钻,两人对牵分离出奶油,掺入蜂蜜等,待凝结之后,将奶油滴在冷水中,利用手指的巧力使奶油凝固成下圆上尖、螺纹形状的精致小食。
说起来容易,可不说牛奶本就不是南地百姓常见之物,就是这制作的工艺也尤其讲究,细致复杂。而这样虽父子亦不轻易传之的独门绝活能够代代相传,本就不易,而且一旦没有了,那就真的没有了。
可话说回来,若说之前还有伙计经济过来朝他们兜售那甚的“二色茧儿羹”,可自打他们点过福寿堂的锅子后,就再没伙计经济过来向他们兜售羹饭以及冷碟热炒了。无一例外,俱是些粉面果子,还有茶水这类的添案物……
想到这里,颖娘抬起头来,视线就落在了那些个或挎着篮子或推着小车或头顶藤匾的伙计经济身上。
如此的眼力见儿,这般的会来事儿,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历练出来。
有些羡慕,更是凭生紧迫。
又去看人群中尤其显眼的身着青衣的堂倌们。
据义十八所说,“楼外楼”虽然特立独行,可这的东家却不是甩手的掌柜,起码虽然在茶酒饭菜上头看似不曾用心,可在迎来送往上头却是花足了十分的心思。
就譬如这些个身着青衣的堂倌,他们同其余或挎着篮儿或推车小车的伙计又不一样,他们都是这“楼外楼”的私人,而且据说从伙计到朝奉再到大掌柜,清一色俱是保婴堂职业院中毕业的学生,甚至于近些年上,职业院中更为“楼外楼”开设了相应的科系。
“虽是迎来送往服侍人的行当,可一来‘楼外楼’的薪俸待遇满崇塘都是数得着的;这二一个么,这几年来,‘楼外楼’一直都在尝试外拓开分店,时至今日,第一家分店已经在省城顺利开张了,自是潜力无限;还有这三来么,其实很重要的一则,他们虽是堂倌,可不管在楼里还是楼外,都鲜少有人还会怠慢他们……”
颖娘吃了一吓,竟然还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