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他们可以往这条路上走,往“干净”二字儿上下工夫。
阿芒虽然不懂茶食点心,可他同颖娘不谋而合,亦是赞同颖娘重走一条不同于当下寻常茶食点心的路。
告诉丫头:“虽说嘉湖细点精细至极、味美致极、考究致极、有着种种的益处,可大多重油或重糖,尤其秋冬,偏重甜肥,亦是不假。可时至今日,崇塘人过得越来越富足精细,同别处的人相比,简直就像生活在蜜罐油酥里,甚至于时时刻刻都能体悟到甚的叫做美好至极,对于吃惯了甚至于吃厌了精细茶食点心的他们来说,兴许很多吃食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或许更需要能够触动他们味蕾的鲜美之食,更能调动他们雅兴的精美之点……”
要么更加鲜美,要么更加精美,依阿芒一点愚见,这兴许是日后崇塘饮食的发展方向。
颖娘既然有如此扎实的功底,那么他是属意颖娘摒弃那些漫无边际的繁琐枝蔓,心不两用,单刀直入。
他相信,颖娘能够做好。
只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他没想到颖娘竟然能有这样的心气儿同灵性,已经体悟踅摸出了一条不算新,可时至今日,似乎已经极少人会走的路——追求原味、真味,和至味。
既然如此,他觉得,也不妨一试。
何况就像颖娘之前说过的那般,既然一种茶食通常都会糅合多重制作方法,那原味必然也能做到同鲜美或是精美并重……
只想到这里,阿芒突然有些愣怔,似乎,他想错了。
他记得《道德经》中似乎有言:“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又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一旦甘苦酸辛咸吃爽了,就感受不到旁的味道了。
大音希声,道隐无名,这是先贤推崇的返璞归真的道理。
《淮南子》亦有言:“无味而五味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