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只能伤其皮毛;败,则有亡国之险。
何去何从,几乎不需要多考虑。必须退,择险要之地防守。契丹骑兵耐久战,相持一久,契丹人必定退兵。
双方争吵得很激烈,各有各道理,让人感觉委实难以抉择。
李风云战功虽高,但资历却浅,这种场合是容不得他说话的。
不过就李风云的本心来说,他是主战的。他的心性如此,即便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所想到的也是进攻,而不是防守。
历数李风云历次经历的战事莫不是如此:
第一场战事,在那个无名小村庄中,他想的是如何伏击杀了那近五十名契丹铁骑。
第二场战事,在那个山坡上,万般危急之时,他想到的是如何偷袭敌军主帅萧远奇,如何利用马群,马踏契丹铁骑。
第三场战事,在镇州城外,他作势围着四座城门打转,调动杨光远的兵力,直接导致了镇州东门大捷。后来又奇袭南门,杀散那堵住南门的一千仆从军,只可惜杜弘琏不许他们进城,这才导致后来的损失惨重。
第四场战事,是镇州城墙之战,他死战不退。
第五场战事,是西出镇州求援之战,更是没有退路。后来在树林中伏击杨光远的大将杨瞻,直杀得杨光远的骑兵彻底没了士气。
第六场战事,是忻州之战,他率领数十名高手,乔装成契丹仆从军,计斩萧远楚,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忻州城,并逆转了形势,大胜契丹。
第七场战事,更是李风云得意之作,献计刘知远,火烧耶律安端的粮草大营,导致耶律安端的大军彻底溃败。挫败了耶律安端的西路军。
第八场战事,奇袭斜阳道,从背后进攻杨光远的大将杨瞻,大败杨瞻,间接导致了镇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