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主任明显有点发愣。“你不是开玩笑吧?燕老板被刀桥大学录取?哈哈哈,咱们这里还有人能被人家外国的名牌大学……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张坤着急的很。“就是前一段火的很的燕老板发现了新物种的那事儿,当时来的那些外国人邀请过他,现在通知书发到了!”
“那你还来给我说啥啊,赶紧去啊!”主任顿时比他都着急起来。“你就不会路上打电话再给我说,觉悟啊觉悟,你就没点媒体人的觉悟嘛!赶紧去……”
“我这不是还得给人家付消息费,身上钱不够了,想来支二百块钱。”张坤厚着脸皮说道。“我还想出去租个车去,这样能快点……”
“还租个什么车,你赶紧收拾东西下去,我给老四打个电话,让他开车送你过去……”主任立刻就拍板了。
张坤一听也乐了,喜滋滋的就往外走:出去采访消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能让主任开口用单位的车送过去,那可不容易!
“等下等下。”还没走两步,就又被主任叫住了。“你这个消息确定了吗?保证绝对不会错?”
“肯定没错,实话说了吧,我的线人就是燕老板的老表,整天在场里就替我盯着的……”张坤这一刻也只能选择相信林海虎,希望这家伙别给自己掉链子。
“那你去吧,看看电话有电没,等到了之后确定一下,记得尽快给我个电话……发个短信就行。这样的重大消息,我是必须给上面也汇报一下的。”主任嘱咐道。
“这还汇报?”张坤心里嘀咕了一句,没把这话说出口。
等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就反应过来了,这就是那啥……正治觉悟啊!到底是主任,听到这消息就知道要汇报,像咱就不行,觉悟还是不够啊!
看似通知书是燕老板一个人的事儿,毕竟就是去上个大学而已。但是事情绝对不能这么看,要全面的,综合的,从大局上去看。
万城市这么多年来,高考状元出过几个,但是直接被外国大学破格录取的,还真没有。这就好像古代某个地区,年年都有本地学子,考上秀才举人,但是某一年突然出现个小三元或者大三元,那就不一样了,必须得好好宣传一下。
原因大家都明白,教化两个字,可是比教育两个字涵盖的方面大的多了。高考状元年年都有,但是破格录取外国的名牌大学,那可是数年有一次就够吹上好几年的了。
等张坤风风火火的跑到三岔河乡,已经不是他和开车的老四两个人了,而是四个人——主任还没等他走下楼又喊住了他,还又带了个助手要跟他一起来。
找到林海虎给了‘消息费’,林海虎这厮腆着脸就带着他们几个人找燕飞去了:“老表,你那通知书呢,拿出来给坤哥看看啊!”
燕飞一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我都没打算去,扔了。”
态度是相当的坚决,因为徐小燕正在旁边看似带着小超玩,实际上一直朝这边看呢!
林海虎有时候是对这个老表有点怵,但是此刻在兜里三张大钞票的支持下,浑身都是劲儿:“不去也给看看呗,不就是个通知书,你还怕见不得人啊!”
“是啊飞哥,你看我都来了,这事儿也是大好事儿,就算现在你不让我看,回头也得有上头的人非得让你拿出来让大伙儿看看。”张坤在旁陪着笑讨好地说道。“到时候也麻烦不是?还是让我看一眼,反正这消息也瞒不住是不是?”
“是啊是啊,燕老板,咱们地区还没出现过这么大的事儿呢!”主任也发话了。“好歹我们都来了,看一眼也不是什么坏事,有我们出来说一声,总比以后别人都乱哄哄的来麻烦你强!”
燕飞无奈的很,朝着远处正玩纸飞机的小超喊道:“小超,来把你的飞机拿过来,给这几位……大哥哥看看!”
主任顾不得自己都四十好几的人还被一小孩叫大哥哥了,看着那天上晃晃悠悠的纸飞机,眼睛都直了——我了个去的,这可是刀桥大学的通知书,你让弟弟叠成了纸飞机?
如果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一年绝对是挺有‘喜感’的一年。
从一开始流传的大魔王从天而降要毁灭世界,到什么星球大十字人类要毁灭,然后又开始在街头巷尾忽然流行起了‘千年虫’的传说,种种传言被人说的煞有其事,当事人还都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想想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这年头网络还没那么发达,像三岔河乡这种比较落后的地方,对这种传言尤为‘重视’——又或者是人们还比较‘闲’,不传个流言蜚语实在是没事可干。
传言一旦散播开来,那速度比什么瘟疫都厉害。现在连乡间的老农都开始忧心忡忡的谈起了千年虫,还有一大群不了解情况的人跟着一起‘忧国忧民’,让一部分多少知道点‘千年虫’的人看到这一幕就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对于牵牛花企业来说,不管是大魔王灭世还是千年虫来袭,大家都忙,也就顾不上考虑那么多了。现在场里的业务越做越大,这时候去考虑那些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儿,飞哥着急起来会踹屁股的。
新上任的两个经理常亮和李方硬着头皮,分别去镇上和西边的村里办事,回头才发现事情真的没自己想的那么复杂。
去镇上说要用地的常亮一开口,陈镇长立刻安排人全力配合。而去村里的李方到村里还没走到老支书家里,路上有人多嘴问了一句:“李哥,来找我们老支书干嘛呢?”
李方觉得自己来办的事儿也没必要瞒人,就实话实说:“飞哥又谈了一笔大业务,准备在那边的化肥厂旁边再建个养牛场,我来找你们支书商量一下用地的事儿。”
问话的那年轻人还没来得及开口,嗖地一下旁边那些在树荫房檐下下棋的老头们就窜了过来,那速度你绝对看不出来他们都是一群好几岁的人了:“李经理,燕老板说要用多少地?我们那地就在化肥厂东边,挨着的,能用到我们的地吗?”
李方被这群人吓了一大跳,虽然他知道平时场里来办事好办,但是没想到……大家的热情也太足了,一群人七嘴八舌的纷纷问着话,让他根本没插嘴的余地。
最后他想起来平时黑子他们办事的模样,两只手抬起来朝下一压,还没等他说出来那句“大家听我说”,人群刷地一下就变得鸦雀无声。
这也太特么惊悚了,刚才一群人还都在你争我抢的发言,忽然之间就从喧闹变得寂静,真的让人有点不太适应。
好在李方反应也不慢,立刻就开始说起了自己和常亮商量的想法:“飞哥把这事交给黑子哥办了,黑子哥又让我和老常管这事儿,我们俩是想着,能不用大家的农田最好,化肥厂那边的荒地……”
“李经理,那可不能啊!”一个老头立刻排众而出,苦口婆心的劝道。“那荒地可不能用啊!离河边太近,将来一涨水那可是要出事的……”
“对对对对……”其他人立刻附和起来。“必须用田地啊!那些荒地我们都不去,就是年年涨水会被淹。你听我们的一准没错,不信你找老支书问问。”
老支书已经得到消息跑过来了,在外边接话:“对啊,荒地肯定不用。那地方要是种点草还行,在那上面建牛棚肯定不行。上次建化肥厂不就用的农田吗?建个牛棚也用不到多少地,来来来,咱们进屋里谈……”
“老支书,你可不能坑场里,可不能让在荒地上建……”村民们的态度非常一致,大家都是一副为场里考虑的模样,才不会说占了村里谁家的地,将来场里就安排谁家一个人进场里干活。
现在场里养牛基本也算半自动化了,需要出力的活是有,但是比起来干建筑和去抗包的活儿,那绝对算是轻松的。
人们说找活要找钱多活少离家近的,乡里人对活多活少没要求,只要能挣钱就行。在挣钱这一点来说,去养牛场干活绝对比出去打工挣钱的多。
那些乡里的小崽子们牛哄哄的出去打了一年工,回来穿的人五人六的,说起外边的繁华世界来头头是道,好像他们都是去干的大老板一样。结果一问一年挣了多少钱,能存下来三几千块钱的,那已经是会过日子的人了。
还有个重要一点,出去打工的男的还好说,挣多挣少只要娃子们不走邪路,哪怕是沾染点坏习惯都能理解,毕竟挣来钱了嘛!
这个坏习惯一般就是乡里人常说的‘浮漂’——出去打没两年工,回到家来就不愿意下地干活,怕苦怕累怕出力,有的还喜欢抽点好烟喝点好酒,挣钱不多大手大脚的毛病倒是学会了。
像这样的小毛病还在乡里人的容忍之下,但是有些毛病就不行了。出去染上点眠花宿柳的坏毛病,那就不能原谅了。
但是无论如何,哪怕是沾染点这样的坏毛病,毕竟是男娃子,算不上吃亏。要是女的就麻烦了,不挣钱了别人也不说啥,要是女的出去打工挣了钱,回来之后乡里就会有些不好的流言蜚语——年轻小姑娘们,又没学历又没技术,因为长的好看就能挣到钱,电视上大家看到的这样的情况多了,难免让人猜测她们是去干什么不正当的职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