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齐之顺,王光耀此时也是狠狠的咒骂朱高煦祖宗十八代。
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重建高丽王朝,但他心知自己力量有限,而且,李成桂建立朝鲜后,奉明朝为宗主国,也一直把明朝当成他老子一样供养。
李成桂之后,数任朝鲜王也都奉大明为尊。
若是他推翻了李氏朝鲜,重建王氏高丽,那无疑是在明朝脸上扇上一巴掌。
到时,必定引起明朝的不满。
万一大明天子一怒,派军压进,那他肯定玩完。
所以,他要重建王氏高丽,还是要从大明入手。
他来到大明,一来是想招揽中原武林的高手为己用,二来是因为永乐帝年事已高,只怕没几年可活的了,他也看出了当时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的斗争。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扶持朱高煦登上帝位。
毕竟,朱高炽那时是帝位合法继承人,就算有他相助,那也只是锦上贴花,朱高炽或许会感激他,但却绝不会助他灭了李氏朝鲜,重建王氏高丽。
而他若相助朱高煦,那就是雪中送炭,只要他扶持朱高煦登上帝位,那朱高煦必然感激他,那他要复国就极有可能。
退一步讲,就算不能助朱高煦夺位,那也能够加剧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的斗争,引发大明内乱。
内乱一生,势必无法顾及其他。
这样,大明也就无力干涉他复国了。
王光耀自负才智出众,是经国治世之才,一旦成功复国,必定富国强兵,他日说不定还能举兵灭了明朝、日本,继而西征,雄霸天下,开创万世之辉煌。
他与齐之顺,还有谢天云,三人在一起没少为朱高煦能登上帝位而出谋划策,但结果却是次次失败。
也因此,王光耀知道朱高煦想要登上帝位是希望渺茫了,于是,他就多次不留痕迹的怂恿朱高煦造反。
只是,朱高煦虽然也有此意向,但始终摇摆不定,下不了决心。
这次,朱高煦好不容易下定决定——反了。
王光耀心中大喜,也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他没想到朱高煦完全是一个大事胆小,小事胆大的人,昨天白天还慷慨激昂的要与朱瞻基决战到底,可到了晚上,竟然一声不响的跑去向朱瞻基投降了。
这不仅仅让他的一切算计成为了泡影,更让他现在被官兵围在汉王府,能不能活命还不知道,这实在是令他抓狂,恨不能将朱高煦扒皮抽筋。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邹人俊带着谢天云离开了。
柳君临和林倾颜就在城内一家客栈住下。
次日,柳君临听闻朝廷的征讨大军已驻军在乐安城外,将乐安城团团包围,而朱高煦却不惧朝廷大军,更是向朱瞻基下了战书,约定明晨开战。
柳君临眉头拧起,心有忧虑,这战事一起,乐安城内不知道有多少无辜之人要丧命,但他却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若不想战事爆发,那杀了朱高煦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朱高煦身为朝廷王爷,不是他说杀就能杀的。
柳君临心里叹道:“若战事一起,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吧。”
又一日,凌晨!
街道上突然出现一队队官兵,乐安城内的百姓都是人心惶惶。
柳君临心中奇怪,这些官兵并不是乐安城的军队,直到近半个时辰后,邹人俊前来找他,方知朱高煦已于昨夜偷偷出城,向朱瞻基投降了。
现在,朱瞻基派大军进城,已经包围了汉王府。
柳君临不明白昨日白天还坚决要与朱瞻基死战的朱高煦,为什么在昨晚就向朱瞻基投降了,不过,这么一来,一场战事可以避免,也是一件好事。
柳君临和邹人俊一路来到汉王府。
此时,汉王府内。
两方人正杀在一起,一方自然是朝廷军队,另一方是以王光耀和齐之顺为首约有百余人,齐玄也在其中。
朝廷军队收到的命令是包围汉王府,不许任何人进出,但齐之顺和王光耀如何会坐以待毙,朱高煦是当朝王爷,朱瞻基或许不会杀他,而他们,朱瞻基可不会心慈手软。
所以,对他们来说,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因此两方人马交战在一起了。
齐之顺现在对朱高煦实在是恨极了。
当年,齐玄从丐帮大会回到无极剑派,跟他讲了柳君临未死,还练成了盖世奇功,打败了龙天荡,成为了丐帮帮主。
齐之顺就知道以自己的武功、势力,无论如何也不是柳君临的对手。
他心知柳君临一定不会放过他,就一直在想办法自救。
最终,他认为只有投靠朝廷,才能有活路。
只是,尹剑轩与永乐帝关系极佳,他明白若他日尹剑轩知道了他谋害柳君临,弑杀师尊的事,必然不会放过他。
永乐帝也极有可能不会保他。
既然不能直接投靠永乐帝,那投靠大明下一任皇帝无疑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