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这一届!这一幕!

突然,一声带着稚嫩的大叫声响起,人群之中窜出一个少年,土布衣裳,打着补丁的短裤,一双草鞋,憨厚的脸上青筋暴起。少年一把拽住缰绳,双腿蹬地,全身后坐,只听得马声长鸣,拼命跳跃,但是,四匹马拉着的马车,竟然硬生生地被拉得停了下来。

如此神力,看呆了众人,除了还在地上哭号者外,现场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见到马儿安定了下来,少年慢慢松开手中的缰绳,直起身来,在众人的注视,接着是欢呼声中,脸色通红,手足无措,很腼腆。

突然,一声脆响,一道寒光,少年脸上多出了一道鞭痕,眼见得变红,变青,变肿,变黑。

此刻,坐在马车前方,一个凶蛮阴狠的青年,他手里拿着鞭子,一边媚声询问车内之人的安稳,一边狠狠地瞪着憨厚少年。手中鞭子还在蠢蠢欲动。

少年错愕之后,满腔怒火,双拳紧握,他瞪着青年,面色都是委屈,眼睛里泛着泪花。

见到车内之人答复没事,青年居高临下,破口大骂:

“哪里冒出来的xx,竟然敢拦卫府的马车,惊吓到我家小姐,拿你祖宗八辈抵命都不够,就算我这四匹马,也是你能碰的?拔根毛也比你的狗命强。”

此言一出,满场暴起,各种方言,各种骂娘,直奔马车而去。

马车上青年轻蔑地看了一圈群情激奋的群众,说了一句话,慢慢地,场中安静了,犹如秋风寒蝉。

“这是大秦帝国后宫之主,凤鸾宫主人,卫皇后娘家,卫青卫大将军家的马车,车里是卫家小姐。不想死的就给我闭嘴。”

最后一句话,高声尖利,嚣张无比。

青年目光所及,众人一一垂首,但也有不少人,昂首挺胸,目光或平静或不屑,但也没有上前理论。

只留下那个少年,抚着脸,茫然地,站在车边,在人群中,显得十分孤独。

这一幕,突然刺痛了周易的心。

他迈步,越众,上前,走到了少年的身边,对着惊慌的他,微笑着,接着,揽着少年的肩膀,像一对兄弟,转身,迈步,离开。

帝京四面,一十六道城门,尽数打开。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挤在正面的四道城门前。

人潮汹涌,周易牵着余庆,积善拉着周易的衣角,土狗亦步亦趋,在人群中后面慢慢挪动。

城门卫虽然增加了人手,但还是没有预料到,此次来到帝京人数竟然如此之多。

几十个卫兵洒在在黑压压的人群中,几乎淹没不见。

随着陆续增加的人手,秩序稍稍得到了维持,城门尉这时,提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大秦帝国律法无情,不管什么原因,眼前这么多人,一旦发生踩踏,出现死人事件,影响到此次大会考的声名,城门尉必然斩首。

显然,城门司低估了这次大会考的规模,也低估了那些早就名声在外的年轻天才的影响力。

据说,这次,“惊蛰榜”排名前十的人族天才都要来参加大会考,如此盛景,数十年未见。就算是号称“繁花似锦”的陈庆之那一届,当时位居“惊蛰榜”前十的天才,也有好几位没有应考。

而那一届最大的遗憾,就是,年仅十三,便已经离开“惊蛰榜”,位列“夏至榜”的陈庆之,也没有参加。

第一天没来,原因居然是睡过头了。后来大秦学宫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破例,专门为他组织的补考,也被他拒绝。这次原因,更无语,他说他突然没兴趣了。

所以那届虽然出了很多人族耳熟能详的强者,但号称“千年以降,第一天才”的陈庆之,还是让那次“繁花似锦”的大会考,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下一届,众人期待更甚,但他看了看参考名单,摇头离开。

再一届,他已经从青年英才的“出蓝榜”榜首,进入绝对强者的“夏至榜”,自此,永远与大会考绝缘。

因此,有好事者排列“人族十大憾事”。“陈庆之未参加大会考”排名第二,仅次于“初代道祖不知所踪”,可见人族对于此事的遗憾之情,也可见人族对于大会考的重视之意。

另外,那一年,“繁花似锦”的花环被横空出世的南滇【金石府】段舍离夺得。

至于“一剑西来”,西蜀皇叔,刘秀,在陈庆之之后,最被众望所归的天才,为了替旧国正名,也来大秦帝国参加了大会考,但第一轮进行到一半,突然弃考。

据说,他认为他跟陈庆之是一个档次,其他人是另一个档次。所以,听说陈庆之没考,会考已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