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公告出,见杜甫(求订阅)

来到长安,莫小白不为别的,只为被这个时代所隐没的‘野贤’。

杜甫!

想找到杜甫倒是很简单,因为这时杜甫就在长安的集贤院呆着。当莫小白和王维找到他的时候,这位已经在长安漂泊了十几年的诗圣连借酒消愁的心思都没有。

主要原因是……太穷。

随着王维道出莫小白身份,早就被现实折磨到没脾气的杜甫马上行礼:“草民,见过节度使。”

“不必多礼。”

莫小白将面前干瘦的中年老头扶起,摇头道:“子美有多久没回家了?”

杜甫不敢怠慢,认真想了想才回答:“约莫,有五年了。”

换而言之,自从十几年前赴京赶考,杜甫回家的次数用手指都数的出来。听到这个回答,莫小白既惋惜也感到可气:“不想子美也颇具古风,可是要效仿昔日吴起之故事?”

明明杜甫是文人,莫小白为什么要说到吴起呢?

盖因杜甫的所作所为,和战国兵家大boss吴起如出一辙。

要知道杜甫并非生而贫寒,他家老爷子好歹也曾任一州司马,不是大官但绝对养得起一个败家儿子,前提是这个儿子的败家方式不能太花式。

可杜甫自从赶考不中后,一系列着魔作风就和崛起前的吴起一样,是不把家产败光就誓不罢休。

科举仕途遇阻,便到处想办法结实权贵,给长安的大人物投卷献赋,但要知道投卷一事,不是谁都能像孟浩然一样幸运,用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成功敲开权贵家的大门。

虽说杜甫在后世被尊为诗圣,但他投卷拍马的本事,肯定不足孟浩然百分之一。这也就导致他把家中资产败成了负数,仍旧不为李林甫所容。

当朝宰相都看你不顺眼,哪怕杜甫留在所谓的集贤院,也得不到什么实职补缺的可能。

听到莫小白似乎是讥讽嘲弄的问话,杜甫面色一红。

作为文化人,他知道兵家吴起德行上的斑斑劣迹,想要反驳却无从开口。因为此刻的他,就和昔日一心想要谋求官职的吴起一样,愧对自己的家人。

天下王氏出太原,太原王氏祖周室。

虽然王维与千年前的周王室的血脉联系已经淡薄到族谱都说不清,但不可否认的是王维拥有着极高的出身。

可就是这么一位家世、学识惊人的天纵之才,偏偏碰上了一个糟糕的时代。

朝堂之上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朝堂之外战乱纷纷,盛世之下难掩颓败。

哪怕王维状元出身又如何?

拥有监察百官的言官重任又怎样?

若不是因为有王氏旁宗的名头,和掩盖不了的才情,被贬的王维或许连一个小小判官都没得混,要知道杜甫就是栽在了李林甫一句‘野无遗贤’上。

副本开始以来,莫小白一心琢磨西域大战,哪能顾及这个时期的诸多贤才,然而他没空琢磨的,晨曦已经做好了安排。

此刻看着王维眼底流露出的少许兴奋,莫小白心底明白,看似垂暮的状元郎,仍旧惦念着家国天下。

“感激?”

莫小白将手中的酒杯缓缓放下,随后道:“大人难道不知,此番缔结西域盟约,是我暗中承诺许了经营两镇的重利给当朝丞相?”

谈及和李林甫的那些勾当,莫小白没有隐瞒。别看王维官不高、位不显,但要探听到这次李林甫积极配合西域大战的原因不会太难。

与其避而不提,不如敞开了说。

王维听到后愣了半秒,转而笑道:“将军以为,老夫还是当年那个嫉恶如仇的少年?”

莫小白也笑了:“不敢,观大人如今仪容,倒是颇有终南山上老神仙的风骨。”

“哈哈大人当是位妙人。”

王维畅快大笑,随后摇头:“老夫命运多舛乃命数,与大唐仍能兴旺相比算得上什么?反倒是观将军此战过程,老夫才彻底明悟一事。”

“将军谋国只问结果,于国有利便行之,战后重整西域看似利益均摊,实则让大唐完全掌控西域一应税收。若天子从此能大兴此等商道,大唐何愁不能重现盛世面貌。至于让一二人取利,反而成了微末枝节,此前朝堂便是陷于这等微末之争不可自拔,成效远不如将军因势利导。”

听着王维说出这些话,莫小白不得不佩服这位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