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人闹事?

何不执绣春 张九修 2188 字 2024-04-21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张贯紧着问道。

“听那城门守卫说,这群刁民今日不想往常一样,都在广积门待着了,往武威、永清、镇定三门分散了不少。”武廷佐喝了口茶接着说道。

张贯有点疑惑,不解的说:“这些人都聚在一个城门外多少的话,多少还有点声势,这在四个门分散开来的话,咱们就更不用担心了啊。”

武廷佐解释道:“常理来说是这样,可我刚不是说了么,那伙刁民不闹事了,也离着城门远远的。但是只要有人从城门进出,他们就凑上去开始编排你我的不是,说你什么‘贪污受贿,见死不救,不配做这百姓的父母官!’说我武县丞‘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早晚天理循环不得善终!’”

说完顿了顿,接着说:“这要是个天高黄帝远的地,咱们也不用担心,可这临清城里有多少京城直属衙门你也知道。就算不提这些,城外还有个平江候呢。真要等到流言传遍全城的时候,人家不查也得查了。”

张贯这下有点慌了,虽然说他不是清官,不想名留青史,但是这官他还是没做够的。每每想到之前的苦日子,张贯就越发珍惜现在的生活。想着便对武廷佐道:“武县丞,依我看咱们不如就直接放他们进来得啦,反正他们进来之后,无非也就是做个乞儿讨个饭吃,也没多少大碍的。”

“依你看?你就看出个这个办法?”武廷佐又有点上火,心想幸亏自己陪着过来做个县丞,要不然靠这废物自己折腾,那么自己的几千两银子早就打了水漂了。

愤愤的喝了口茶,武廷佐接着说:“你把这临清城当成什么了?顺天府?还是应天府?就这么点地界,一下子进来大几十个灾民,那还不是炸了锅。再说那边阳谷县的灾民还多呢?你这一放进来,那些灾民还不都过来了,到时候就不是几十个这么简单了。”

张贯实在是毫无主意,有点惊慌的说:“武县丞您向来足智多谋,那您说当下该如何是好啊?”

武廷佐站起身来,说道:“你先随我出去,咱们找两个机灵点的差人出去,先打听下那些人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群刁民前几天还是非哭即闹的,今日这番作为肯定是有人捣鬼。”说完率先走了出来。

两人从内衙出来,调了两个差人,让他们换上脏衣破袄,装成灾民模样,交待了命令便上了广积城门楼。

临清县虽然作为漕运和粮仓重地,但是目前还没有被朝廷给予太多的重视,只是在几年前新建了座小城,用来保护粮仓和过往货船。不过县城的位置实在太好,城虽然小,发展的却很快。到现在城门口来往做生意的每天都是络绎不绝。

张知县和武县丞在城门楼上往下看,大概十来个衣衫褴褛的灾民分散在护城河外,路的两旁,都是有气无力的。对着来往的行人客商不知道说些什么,不过听底下守卫说是一些“诽谤”自己的言论。过往行人多是义愤填膺,有时候还跟着说上几句。

张贯亲眼看到这情况的时候有点坐不住了,站起身,在城门楼来回踱着步子,说道:“既然不能放进城,又不能让他们这么诋毁本官,武县丞,你说把他们押进城内监牢可行么?”

武廷佐低头沉吟,想着在外边实在不适合骂这名义上的长官。便拱手回道:“张大人,这伙刁民千方百计要进城,您把他们押进牢房,岂不是正中他们下怀,衙门哪有这么多余粮来管这么多人的饭。这最主要的是,您这一抓人,不正是授人以柄?证明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看着张贯那一脸焦急,武廷佐接着说道:“张大人莫急,先等差人调查清楚了咱们再做商议。”

不一会儿,两个差人气喘吁吁的跑了上来。张知县忙赶上去,问道:“可打听清楚了?”

前面个头稍矮的差人深呼吸两口,拱手说道:“回大人,打听清楚了。原来是那灾民中有个读书人,昨天看守卫打伤了几个硬闯进城的民夫,便给灾民出了这么个主意。”

等他说完,后面的高个差人接着说道:“其中还有一节,据我们打听的灾民所说,昨日上午明明看那读书人都饿的没气儿了,不知咋地过了一刻钟又站起来了,灾民还都以为是回光返照,但是一直没见倒下。到了下午才给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