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所图非小

大明钉子户 九祯 2191 字 2024-04-21

张淮在国公府侍奉了三代英国公,张之极一直将他视为长辈心腹。

张淮仔细看完之后,呵呵一笑道:“此子所图非小呀,难为他这么年轻,照这么一来,京师周边几无朝廷军兵矣。”

张之极叹道:“京营和那些卫所,本来就已经不济事了,说名存实亡也不为过。”

京营和卫所的状况,那是经年累月造成的,任何人都难以改变,就算他张之极是位忧国忧民的英国公,想振作京营和卫所,也是无能为力。一个人是干不过整体的,因为整体不作为。

张淮看看左右,轻声问道:“国公爷没有问问他,到底是做何打算?”

张之极沉声道:“我是大明的英国公,世代忠良。他不说,我如何能问的出口?

张淮拍了拍手中文件,笑着道:“成,国公爷的地位要比现在还要显赫。败,国公爷也受不了多大影响。我们作壁上观即可,可银子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张之极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那我明天就进宫,向皇上说明此事。”

作为与国同休的英国公,可谓世受国恩,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朝政逐渐被文官把持,武臣勋贵被排挤在外,失去了参政议政的权利,张之极能没有怨言吗?

而且现在乱像已成,末世已现,张之极不可能不有所察觉,为家族命运计,这才与王越成了翁婿,希望依靠王越的军力,保家族平安。如果王越能更进一步,何乐而不为呢?

城市政厅大楼司令部会议室,王越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依着朝廷原来的旨意,天策军就多了几个地方的总兵职位。不过天策军的部署要根据城的发展需要来制定的,所以不能完全按照朝廷的意思来办。朝廷哪里知道你城的发展规划呢?

不过没关系,经过讨价还价,李子轩的衡水总兵改为天津总兵,与原天津总兵对调。天津作为城重要的出海口,将来会重点经营和建设。

天津和衡水的地位,在大明朝廷眼里的重要性区别不大。天津距离京师更近一点而已,另外天津有个长芦盐场,富有的城不会看上那点利益。

周延所任的兖州总兵不动,兖州盛产煤炭,既是漕运要道,也是将来京沪宁铁路和公路的必经之地。

张继成的蓬莱总兵改在威海,城正在这里规划港口,以方便城的商品和物资由海路进入山东。威海现在还不是城市,只是一个卫所,所以威海又称威海卫。

王卓所任的山东都指挥使,其实就是管理山东的所有卫所军队,但无权调动当地总兵及参将这样的野战军。周延所部和张继成所部驻山东,将听命于王卓指挥,这是天策军内部的事,朝廷无权干预。

不过因为城目前还没有开发兖州的计划,所以周延的第二团不在兖州驻军。

王越就任应天巡抚,要主持辖区内的剿匪事宜,必然要率领天策军一部前去。作为交换条件,朝廷特设松江总兵,由冯源山担任。再设庐州总兵,由四团团长王红武担任。

庐州即今天的合肥,位于大别山以东,长江以北,天策军如果在此驻军,就挡住了流寇往东侵入南直隶的可能。

所以朝廷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崇祯八年的时候,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刘国能等巨匪聚众数十万,在这周边和卢象升洪承畴等人打得那叫一个热闹,最后中都凤阳也被攻陷了,老朱家的祖坟都被刨了。

另外保定总兵董用文依然不变,仍然当他的保定总兵。

朝廷原来给天策军各团支应到各地,有着分化瓦解的意图,王越只是顺势应下了这些官职。到不到任,什么时候到任,驻兵多少,自然由天策军司令部自己说了算。

王越将新的总兵任命宣读完毕之后道:“子轩,你于近日率你的第三团前往天津,与原总兵丁成衡交接完毕之后,就在大沽口驻防,以保护港区的安全。今后的天津总兵驻地,就设在大沽口,相关的营房和总兵官邸的建设会陆续跟进。”

天津按王越的设想,还是回归现代的模式,城市建设要以老天津港展开,港区将与老天津卫用公路沟通两地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