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目高华,是昌若。
长身玉立,身上靛青衣袍叫风吹的微微鼓起。
自年前北地凯旋的庆功宴后,我与他已许久未通消息。也曾为了哥哥的事情叫向川找过抱朴,抱朴却是避而不见。
我想起双成对安若说的话来,谢林兩家的大人已經請太史令幫著合了八字,昌若和林昭的婚事已經定下了。
心中到底是不平静的:我与他,终是没有缘分。幼时的情分,少时的期盼,终究都变了样子。
可他能得佳偶,我也是欢喜的。
微笑着,提步前行。环佩悄然,风也停了。
昌若神情依旧儒雅清淡,朝我微微一揖。
我微笑颔首,脚步不停。
然而擦肩而过时候,他低语道:“阿琰,我定亲了。”
见我垂目不答,他叹息道:“你可怪我?”
此时两人离得近了,我才发觉他眼下一片乌青,人也清减不少。
我轻轻摇头:“自我入王府,便知今日。从此后各自珍重。各自惜取眼前人罢。”
昌若忽然不管不顾的抓住我的手,额上青筋也依稀可见,“你心悦他?”
我大惊。手被攥的生疼,挣脱不开。
这里离开宴的地方并不远,赤芙连忙过来劝道:“二公子不可如此!快放开昭训!”
昌若嘿然冷笑,咬牙道:“昭训……”
“二哥,你在这里呀!也不等等我和大哥,倒叫我们好找,还以为把你落在了庄门外,不想你倒先进来了。”谢安若银铃般的声音远远传来。
我强自扬声笑道:“安若妹妹来了,你可是迟了!双成和青卓都念叨你好久了。”
谢安若一身耀眼的大红衣裳,从拐角处转了过来。
昌若眉头紧锁,仰面阖目。
不过须臾,再睁开眼时候又是素日云淡风轻的面孔。
缓缓松开了手。
我侧身退开,将安若迎去了女宾那边。又叫赤芙唤来管事将谢家两位公子迎去萧王那里。
青卓一见着安若,便抱着她开始落泪。到底是从小情分,比双成和我都要更亲厚些。
我见无人注意,悄悄将左手衣袖掀开一点,就着篝火瞧去:左手腕上果然一圈红印。
记忆中的昌若,几乎从不会失态,适才却差点闹得收不了场。
若是萧王发现了问起,这印迹我还真不知该用什么理由搪塞过去。
男宾那边忽然一阵喧闹,我抬头看向帷帐。烧的正旺的篝火将主桌上的人都投影在上面:萧王、卫王、五皇子、庆格尔泰,谢府荣若、昌若和姚华棠。
觥筹交错,人影憧憧,仿佛风起云涌般在帷帐上重叠。
大抵是今晚的酒有些烈,我一时间醉意恍惚了。
宴后第三日,青卓随庆格尔泰启程了。
我伸手握住她的手,到底不知能说些什么。沉默良久,终是一句低低声的“保重”罢了。
青卓忽然笑了起来,抬起皓白手腕与我的并排放在一处——两支镯子碧色一体、宛然生辉:“姐姐且放宽心吧,妹妹虽去得远,可有姐姐挂念着,自当每天都活得开开心心的。他虽是个异族人,却待我甚好。我也不会钻牛角尖儿,我会照顾好自己,会让自己过得好。”
我有些发涩又有些欣慰的笑道:“我们青卓竟是长大了的模样。”
然而想着她自小娇养在京中,如今别离故土随庆格尔泰远行蛮地,娇小身子还背负了家国重托,心底始终不忍。
何况,我知道她本是钟情萧王的。
只是,如今于她而言,萧王终是渐行渐远的背影。再多情窦初开就有的少女旖旎心思,再多的不情愿和害怕,也不得不对他决绝的安排低头——徒留一个静默柔顺的身影。
午后姚华棠来见萧王,两人去了庄外。我独自在室内将历法推演的手写册子拿出来又细细推敲了一遍。
赤芙来报说:“樊家小姐来了。”
话音未落双成已经进了门内。
我收之不及,手中的册子叫双成瞧见,笑道:“昭训瞧什么呢?”
赤芙连忙接过册子,遮掩道:“不过是我们小姐私房钱的账簿罢了。”
我探究的目光在双成端丽的面上一扫而过,忽然变了主意。“赤芙,把册子给我吧。你且去准备茶点。”
赤芙顿时明白我的打算,不赞同的微微摇头示意我。
将册子接在手中,我笑着颔首,“去罢。”
双成见赤芙去门外守着,顿时好奇道:“这是怎么了?”
我施施然笑道:“有事相求呢。”说着将手中册子递了过去。
双成接过,狐疑的看我一眼,打开了册子。
然而她越翻看表情便越凝重,到了后来更是连呼吸也有些急促,抬头急切的问:“这个是哪里来的?正可解了眼下历法之困!”
我伸手过去合上册子,素白的食指在封面下端划过:“这里,可以署上玉汝兄的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