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火烧藤甲阻敌

玉堂缘 明明蓉 2289 字 2024-04-21

威帝看着虎贲将军忙碌的身影,不无落寞的道:“虎贲将军英雄一世,一身本领却后继无人。”

定妃安慰道:“虽说老将军几位公子早年都战死了,所幸孙子们都已成人,这九公子听说文采出众。又思维敏捷,眨眼间就能想出箭矢火攻的法子。臣妾看,就是个好的。”

威帝讥讽一笑:“纸上谈兵的就是这种人。”

护卫在威帝身旁的五皇子见定妃目露不解,便道:“母妃,这大殿内擅长射箭的不超过十个人,要三千藤甲兵乱起来,需要射出多少支箭矢?在他们乱起来之前,这射出火油箭的人就是明晃晃暴露在外的靶子,很快会被对方射成刺猬。何况,即便是弓箭手,也不能保证箭无虚发。火油箭若是偏上一点半点,射中周边房屋,我们大殿之内的这么些人,也不用东魏人攻进来了,自己就将自己困死了。”

定妃恍然大悟,道:“陛下英明。还是小莞的法子好,火障离着房屋有些距离,控制好火势,既能挡了藤甲兵,又可保房屋无虞。”

我默不作声:其实火障还有一个用处——示警求援!

浓烟滚滚,火光映天,宫内各殿、宫外各府便都知晓保和殿危急。虽说不一定能及时赶到救驾,可此时对东魏人一定是一个上好的攻心术。等形势明了,赶来的人手便能和殿外守卫一起,形成合围之势,对东魏士兵内外夹攻。

威帝此时抬眸看了我一眼,语气平淡的补上一句:“老五说的都对。最关键的一点——大殿内,哪里有这么多的弓箭和箭矢可用!”

今日端午宴设在保和殿,礼乐礼器倒是不少,可向来不许陈兵。殿内群臣不得佩戴兵器,殿内无侍卫,殿外侍卫也在承天门外戍守。

定妃不由瞠目,半晌方道:“这可真是……”

威帝道:“典型的眼高手低罢了。”

过了许久,威帝叹口气,“建业跟着朕,戎马一生,大富大贵是享了,可忙于军务,孙辈都没能得他的亲自教导。只怕尚贤这孩子将来支不起虎贲将军府。”

他缓缓将手抚上后腰的伤处,道:“朕到底比建业有福气,还有曜儿和晞儿可以指望。”

五皇子晟晞一时怔住,似乎不太适应威帝的赞许。躬身禀道:“儿臣去帮帮老将军。”

早一刻得救治,晟曜便少一分疼痛和危险。

我希冀的目光看向墨棣——大殿中人,他的身手最好。

五皇子看懂我的意思,道:“藤甲兵三千,他一人如何能快速退敌?我与他一起便是。可终究势单力薄了。说起来,这殿外守卫有千人之众,皆是在军中百里挑一的。往日以一当五,今日怎么如此不济?可恨我母妃厥族卫士不在身边,否则……”

他忽然警觉——在大齐皇宫内赞美厥族士兵的战斗力实属不妥,遂硬生生的转了话头,“墨棣贤弟,你可知大内守卫不敌藤甲兵的缘故?”

墨棣还未答话,殿门口的武尚贤奔过来,“殿外情形不妙了,东魏兵士越来越逼近了。我瞧的清清楚楚,他们的藤甲坚硬异常,我们的卫士的兵刃到了他们身手却伤不了他们。即便是北地之战时候新造的横刀,也没法子轻易穿透。”

虎贲将军道:“这必是太子与东魏传递消息后,专门打造的克制横刀的铠甲。这却叫老夫无计可施了,若是有数倍兵力在手,倒可以围而攻之,徐徐图之,即使有藤甲,他们也总会力竭。可这会儿,恰恰是敌方人数数倍于我们!”

威帝俯首看了眼咬牙未发出一声呻吟的晟曜,道:“墨棣,朕将虎符与你,你速速前往佐辕大营,调兵来此救驾。”

墨棣颔首,默然的接过虎符。沉静的眸子看了我一眼,转身离去了。

佐辕大营在京都城外,相距甚远。墨棣身手再好,也需要时间。

我侧首看一眼殿门——这宫门,可能抵挡至墨棣带援军赶来?

晟曜身上多处有伤,若是落入东魏人和太子手中,即刻便是玉山倾倒、留不下命来。不行,不能这么等着,得做点什么。

我惶然四顾。

父亲说过,每逢大事有静气。

佛经有云: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不能太过慌乱,于事无益。我深吸一口气,稍稍抚平了紊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