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偷换

金玉良医 寂寞的清泉 2151 字 2024-04-21

陆放荣走后不久,小陈氏就诬赖王大伯偷东西,打了他二十板子,把他和大儿子王大旺、小女儿王小娟罚去乡下给她种地。陈家也不是什么大地主,给她的陪嫁是南县五十亩坡地,还分了两个地方。

王妈妈气道,“陆老太太背信弃义,当着先二太太的面答应会对姑娘好,可先二太太一走,就对姑娘不理不踩。先二太太和老奴也看走了眼,没想到抱琴那个死丫头老早就对二老爷存了那个不要脸的心思,会做出卖主求荣的事……”

陆放荣走后的几天,陆老太太便开始给陆放荣寻摸样整齐的丫头,说儿子离家那么远,得有女人照顾。陆放荣讨厌小陈氏,根本不带她去任上,老太太只得找个女人送去照顾他。

那天,王妈妈突然听说抱琴被陆老太太提成陆放荣的通房丫头要送去乌城,还是小陈氏举荐的,着实吓了一跳。心里恨死了那个丫头不要脸,但想着陆放荣总会有女人,让抱琴去,或许对自己姑娘还有好处。

便压下心里的膈应嘱咐她,莫让老爷忘了二姑娘,让他时常写信敲打小陈氏。最好能劝二老爷把姑娘弄去乌城,彻底脱离小陈氏的魔爪,姑娘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王妈妈又气道,“……老奴还留了个心眼,怕那个死丫头拿契书去换富贵,她走之前,还专门去看了藏在姑娘床底下的契书,看到契书依然在那里,才放了心。”又哭道,“哪里想到那抱琴是个奸的,她答应得好好的。一去了乌城,就把二老爷哄得五迷三道,两个月后就来信说怀了孕,根本不管姑娘……一年后,仁和堂的李源突然来找老奴,说小陈氏把仁和堂整个都租出去了,包括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院子。还拿出房契说,先二太太早托人把这个铺子以五千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她了。老奴吓得赶紧把藏着的契书找到拿出来,李源看了,说这契书是假的,定是被抱琴调包了……呜呜,都是老奴没用,识的字不多,看到那纸上有字有印章,就以为契书好端端地放在那儿……”

王妈妈吓得魂飞魄散,跑去找陆老太太。陆老太太虽然强势,贪财,爱骂人,又极其讨厌何氏和陆漫,但为了陆家的脸面和儿子的前程,还做不出偷换契书的事来。

而陆老太太也是在前一刻才知道小陈氏和抱琴的所做所为,气得不行。她倒不是心疼陆漫,她是怕自家的声名被毁连累两个儿子的仕途。

何氏痛不欲生,但为了女儿还是坚强地挺了下来。因为何晃被斩,得罪的又是新晋皇后,皇后娘家又势大,陆家两兄弟的仕途一下黯淡下来。不仅升官无望,他们的上峰还在找机会把他们踢出自己的衙门。

那时,陆老太太就想把何氏休了,但陆放荣坚决不同意。她又看到何氏拿银子为两兄弟找关系,也就忍了。可陆放荣到底还是被整去了辽省乌城,老太太也彻底怒了,在陆放荣走后就作主休了何氏。

何氏也觉得是自己连累了陆家兄弟,若继续留在陆家,陆家兄弟怕是永无出头之日。所以,被休了也毫无怨言。

她娘家人丁不旺,世代单传,到了何晃这一代更惨,只有何氏一个女儿。何家没有兄弟,甚至没有族亲。何氏被休后,不敢呆在上京城,只得去投奔远在蜀中的舅舅家。

何氏自嫁进陆家,承但着家里几乎所有开支,还掏钱为兄弟两个跑官,甚至老太太的娘家有事了她也会支助,花银子如流水。几年间,嫁妆就用去了大半,还只剩下几百两银子,一个宅子和五百亩田地,外加后来添上的仁和堂。她把宅子卖了六百两银子,再加上原来剩下的银子,总共一千多两。

何氏带走了七百两银子,五百亩田地和剩下的五百多两银子送给了陆家,仁和堂留给了陆漫。

并跟陆老太太言明,陆漫出嫁之前,仁和堂挣的钱一半给陆漫存着当嫁妆,一半给陆家用。陆漫出嫁时,那些存下的钱和仁和堂必须给陆漫当嫁妆。她知道陆老太太爱财,觉得给陆家留下了足够富余生活的银钱田地,陆漫又是她的亲孙女,老太太和大老爷就是看在钱财的份上也会善待小陆漫。

在她想来,仁和堂还在她的嫁妆单子上,只要陆漫活着,别人就谋不走。

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仁和堂留在陆家也是迫不得已,她怕自己此去千里迢迢,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陆家好歹是官宦之家,肯定能保住仁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