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复

金玉良医 寂寞的清泉 2275 字 2024-04-21

长公主笑道,“今儿就在鹤鸣堂吃饭,本宫知道你要来,已经让人炖了适合大肚子吃的补品。”

大夫人看到长公主一直拉着陆氏的手不松,别提多刺眼了。这个陆漫不就会治个病吗,至于老太太把血亲都放在她之后……

但她现在有再多不满都不敢说出来,还笑眯眯地夸几句陆漫的医术越来越高了。

三夫人心里又是一阵后悔,若当初让儿子娶陆氏多好。当初她无比满意的未来儿媳妇,现在跟陆氏一比,除了出身高些,方方面面都及不上。

几人正说笑着,就人有下人来禀报,说先生让人把宇哥儿送回了倚罗轩,宇哥儿发热,还嚷着头痛,喉咙痛,怕是得了风寒。

大夫人和大奶奶唬了一跳,都赶紧起身向外走去。大奶奶都走出门了,又倒了回来,急道,“弟妹,你还有没有那种神药,给我家宇哥儿吃些。”

陆漫说道,“前些日子,承儿又把水杨散同其它药物混合,做成了水杨丸。这种药治疗某些病有奇效,却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吃的。我这时候不好去看病,让承儿去瞧瞧,若真是得了风寒,就小剂量给他吃一些。”

若不是看在姜展举还不错,大奶奶会做人,陆漫真的不想管大房的破事,还是让何承去管。

何承刚刚下学,正准备回榆青院,就被人叫住了。因为大夫人对陆漫做的事,还有那个不着调的姜展勋,何承特别不喜欢大房。但是,长公主是姐姐的倚仗,又帮了自己良多,看在她老人家的份上,他也得去帮这个忙。

他不敢有耽搁,让白芷背着他的小药箱,一起去了倚罗轩。

宇哥儿躺在床上,脸热得绯红。何承把了脉,他的确得的是风寒。

何承给他施了针,又开了几味中药,拿出五颗药丸说道,“这是水杨丸,宇哥儿人小,每次半颗,每天三次,跟喝汤药的时间岔开一个时辰……”

先给他喂了半颗,何承在这里守了一刻钟,见无异样,便起身告辞。

听何承说,同仁堂旁边那处新买的院子上个月底就已经改建好。现在那个院子叫同仁堂医住馆,已经收了八个心疾病人。

陆漫之前就跟李掌柜和何承等人讨论过,这个时代的人都不兴住院,有病请大夫去家里医治。

但是,同仁堂要求某些急性心疾病人能够住院治疗。因为要观察他们是否适合用洋地黄这种“神药”,若有过敏或中毒,能够马上急救。

极富贵家的人家肯定不愿意住院,因为他们有钱能够让大夫甚至御医几天几夜住在家里。而绝大部分人家,又想用神药治病,又怕中毒,就只得住院了。

现在又有了水杨酸,有适合用这种药的病人,又有其他病史,最好也住院治疗。还必须拿一进院子来安置传染病人,这个时代没有消毒液,只能用石灰水消毒……

陆漫不能动,这些事就由何承和绿绫去办。为此,何承还跟先生请了半个月的假。再把李掌柜和黄老师傅请来,陆漫隔着屏风交待一些事情。

想到边关的姜展唯,黄克来可是治外伤的特效药。陆漫再不满意姜展唯,还是希望他能活着回来。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二十颗黄克来,一百颗水杨丸,几大包水杨酸,把注意事项写明,又让柳芽领着人赶做些牛肉干,连着一些内衣裤和鞋子,到时候让柳信送去边关。

战场上的汉子粗糙,水杨酸虽然副作用大,但配上一些药可以给他们救急。

期间,何承过了十四岁的生辰,何氏还在榆青院办了一桌席,请姜展魁小兄妹、姜五爷、谢八爷去吃了饭,后来老驸马听说了又赶了去。

陆漫不能出门,正躺在床上发呆,闵侍郎家就送来了一筐红鸡蛋。原来,闵四奶奶于今天凌晨生下一个六斤四两的男孩,一家人都欢喜不已。

陆漫听了,也为闵四奶奶高兴。同时也为自己高兴,自己摸脉断男女还是蛮准的嘛。

这天下晌,谢大奶奶领着孩子们来看望陆漫了。

陆漫又感谢了谢老爷子和谢八爷的仗义。

谢大奶奶说道,“我家老爷子还打了八叔几巴掌,说他比何小郎大了两岁,又知道那几个纨绔的德行,却不知道早想办法让何小郎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