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心想既然已经得罪了官府,不如起兵造反,即便不造反也没有退路可选,随后就将此想法告诉了在场所有人,而且还说:“不愿意一起造反的绝不勉强。”这些人考虑到,不造反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愿意跟大哥一起造反,咱们起义就必须有个称号。”
王匡想来想去,当初是在绿林山上面与朝廷军队作斗争的,而且还在此地经常活动,就像以此作为根据地,并且还给起义军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绿林军。(注:在以后的古典文学小说以及对抗残暴统治的人都称之为绿林好汉)
次年,山东境内天灾不断,加上当地的官府对老百姓的压榨,民怨沸腾,庄稼更是无法耕种,有一名叫樊崇(字,细君)的人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了,于是只身来到营州(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寻找生存之道,可是官府也在当地大家剥削,樊崇心想,老是这么急一顿饱一顿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走在街道上看的路上饥民遍野,心中感叹道:“这是什么世道,乡亲们,如今朝廷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死置之不理,我们值得为这样腐败不堪的朝廷效忠吗?与其带着一饿死还不如起兵造反,也许有一条生路。”
这些饥饿民们想了想,然后一起欢呼道:“反了,反了,没有饭吃何谈效忠二字。”这时东海郡(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县衙里的狱吏徐宣(字,骄機,ji,是一个文化人)找了两个同乡好友谢禄(字,子奇)和杨音聚集了一些反对新莽统治的人来到莒县与樊崇合作。
还有附近的沂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人逄安(pang,少子)也聚集了一些人起兵响应,这三个县城造反的有百余人,众人都推举樊崇为义军首领,随即整顿好部队向北出发,途中经过青徐二州也遭受了饥荒,遍地都是饥民。
樊崇带领着义军在行走过程中看到沿街乞讨的流民到处都是,这些饥民把求来的食物都给自己的孩子,有的则留给年迈的父母,那种失去亲人的悲痛声音真让人潸然泪下,场面甚是悲惨。
这些饥饿的难民心想这样也不是个办法,看到这支义军路过此地,纷纷加入其中,倾刻之间多达万余人,继绿林军又一支大规模的流民组织起来的军事武装力量,决定就以泰山(今山东省泰安市)作为根据地,并且自称乡官三老职务,而且还制定军规:“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接下来樊崇还宣布,我们暂时没有钱财制作铠甲和统一服装,为了以后和朝廷的军队以及其他义军有所区别,便于在作战过程中一眼就可以区分是否是自己人,全部把眉毛涂成赤红色,这样一来就不容易混淆了,那我们这支义军就掉赤眉军。
从此刻开始,刚刚成立起来了赤眉军多次与朝廷大军作战,并且斩杀新朝将士万余人,因为是流民队伍,最痛恨那些豪强地主们的生活,于是就来到了几家豪强地主家中,把那些钱财粮食全部搜出来,但是他们不占为己有,分给那些还在街道上面乞讨的饥民们,随后就回到根据地泰山密谋一个事情,那此时刘秀又带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