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太爷诺诺而去。一回到家里,就杀猪似的怪叫:“还让不让人活啊,本县本来就穷,来个钦差就剥一层皮,现在来了个太子,真要了我老命了!”
却见师爷匆匆跑进来,“不好了,太子开仓放粮了”
县太爷尖厉地吼起来:“啊哟喂”一口痰上来,竟晕了过去。
家人按人中,掐脖子,才悠悠醒转。
师爷哭着说:“老爷,小人知道您舍不得,但是他是太子,就是未来的皇上,为了您的前程和身家性命,只能照办啊。”
这县太爷是个出了名的孤寒鬼。听师爷这么说,还想晕过去。这次太子着实要了他的老命了。
太子开仓放粮三天,饥民实在太多,粮仓储量日少,一些还有存粮的民众也来领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于是太子就在城里建起了七处施粥点,让真正断粮的灾民都能吃上一口保命粥。
又将恒生米铺的老板抓了,以饥荒时期哄抬米价之名关了起来,并将其米仓充公。县太爷在恒生米铺是有股份的,知道后晕死了好几回
收缴的米有几十万担,解决了太子的急需,又令西南封邑之地周边地区的米铺都降回了全国平均价。
可是最关键的是要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劳作,于是太子发布公告,将皇家封地免租三年给原有的农户耕种,逃荒在外的在一个月内回来耕种的,继续让其耕种,丢荒的土地由其邻里报名申请耕种。价高者得。收到的竞价租金由太子封邑的管家先收起来,另开账户。如果逃荒出去的农户回来,则将这部分租金的一半发还给他安家,并按人头发2担官粮。另一半帮助他开荒种地。开荒地的免三年赋税。抗租落草为寇的人出来投诚,死罪可免。杀过人的出来投案可保家人平安,并给他家里发安家费。
公告登出,逃荒的农户纷纷回归,因抗租和官府斗落草为寇的农民也多数出来向官府投降。还有零丁的几十悍匪继续聚结在各处山头不降的,太子出动100人一队的飞虎军由常卫、小鲁能等亲兵带领分山头逐一清剿。御林军是军中的精英,那些没有组织纪律的农民山贼如何抵挡得住,不出十天,才用了不到1000人马,就平定了太子封邑内所有农民起义队伍。
两个月后,太子封邑就呈现出一派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景象。
远在朝中的皇上早就得到来自各方的消息,也欣慰不已。
太子这些治国的理论和策略,都是跟太子太傅学来的。遇到人生中第一次的实践大课题,逼着他将老师的教导现搬到实践中,又有常卫这样的实干的人才在旁协助,事半功倍。
两个多月的忙碌治愈了太子的相思病,令太子成长为一名精干的年青将军。
太子时常与常卫讨论各地战局,对用兵之道很感兴趣。
对于他这个年龄,绝对可塑性很强,只要有名师指点,将来一定是安邦定国之才。常卫在写给皇上的密报中常常提到太子的成长,溢美之词常不由自主的表露在密报中。
皇上本来就不想御驾亲征,听到远方儿子的好消息,就在宰相的建议下发了一道圣旨给太子,令他带领原部人马前往边关出任副帅,支援前线的元帅陆定国抗击外敌。圣旨还封赏常卫为护国大将军,小鲁能为三品官衔的先锋官。总之有点功劳的都被皇上嘉了奖。太子不得不叹服父皇情报的精准。
但是他也皱起了眉头,边关正需要增援,让自己带上原部人马去增援相当于没有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