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半闭着眼睛,随口应付:“其实玄霸你日后如欲在沙场争雄,倒不妨通晓一些墨甲构造,对你很有好处——”
他说到此处,却忽然语音微顿,发现前方的林中有一丝反光。
李世民不禁心惊,随后就不假思索的勒住了马匹,厉声冷喝:“停止前进!全队下马列阵,甲士着甲!”
他命令下达,整个车队却是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反应了过来。所有的骑士都纷纷勒马,车上的御者,也都各自扯紧了缰绳。
在前方率队的家将李岩,立时策马掉头,来到了李世民身侧:“二公子,出了什么事?要突然停步?”
这个李岩已经年近七十,满面虬髯,眼中满含狐疑。
不止是他,那长孙无忌也手持马槊弓箭,同样神色不解的从车内走出,
“前面有埋伏!看不出来吗?”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下马从另一辆马车内,提出了一个二尺宽长的铁箱。随着他的手,在这铁箱上按动了几个按钮,那箱内顿时翻出了一片片黑色的甲叶,覆盖上了他的身躯。
仅仅片刻,李世民就化身成了一个八尺高(2米4)的金属巨人,浑身覆盖着黑色的甲胄,甲片光华,闪动着寒光。
此时那箱中仍有一片片的甲叶翻卷而出,在李世民的引导之下,覆盖上了旁边的坐骑。使得这匹神骏的乌云驹,在片刻之后,也化身成一具钢铁怪物。
这是墨甲,战国末年,墨家为对抗暴秦,平息天下纷争,集合十数位神匠发明了这种名为‘墨甲’的战具。以钢铁覆盖身躯,再以采至于九幽地底的‘墨石’来驱动,可以弥补人武力上的不足。哪怕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穿上这墨甲之后,也可拥有千斤之力。
最初墨家借助这器具,的确是令秦国吃了些苦头。可随着这事物逐渐被秦国重视,着手仿制,它们反而成为大秦攻伐关东六国的利器。
此事大违墨家的初衷,他们制作的墨甲非但不能消弭战事,反倒成了诸国争雄的工具,并且愈演愈烈,在战国时代大行其道。
又因那时的神工巧匠众多,使得战国末年,不断有威力强大的墨甲出世。也令墨甲,出现了好几个等级。
而李世民现在使用的,就是一件较为珍贵的将级战甲,威能强大。普通人穿上,亦可力达三千斤!而在李世民这样的武者手中,则增幅更巨。
“有埋伏?”家将李岩眼神疑惑的往前方看了过去,随后他那老脸上,就浮现出了几分羞惭之色:“老夫惭愧!”
他早年出身军中,是故唐国公,柱国大将军李昞身边的亲兵旅帅之一。在李昞逝世之后,他因能力出众,被招入唐国公府,成为唐国公的部曲家将。
而这次的吕梁山之行,正是因唐国公见他老成练达,经验丰富,所以亲点他随行。结果前面的埋伏,他这个老于军伍之人没发觉,反倒是被这位二公子给看出来了。
“埋伏?是有敌袭?”
李玄霸则是神色兴奋,也从车里拿出了两只紫金大锤,以及一只铁箱。宽长二尺半,比李世民之前拿出看来的那只还要大一圈。这东西名为‘墨匣’,顾名思义,是专用于储存与保养墨甲的工具。
而随着李玄霸一把将那‘墨匣’拍开,顿时也有无数的甲叶与钢铁零件蜂拥而出,不断在他的身上翻卷组合着。
大业八年二月初十,太原通往潼关的古道中,烟尘滚滚。有二百八十位甲士,正在黄土道上策马奔驰,在他们的中央,则是九辆同样在飞驰的马车。都由四匹高大的龙马拉拽,车身是由最坚固的红轴木制作,装饰高贵华丽。
十二岁的观音婢,正依在马车一侧的小窗旁,满眼好奇的看着窗外。
“那就是李家二郎?以前没见过他。”
她语中所指的,是后方距离他们马车不远的一位少年骑士。五官俊朗,体态英武,可惜那懒洋洋神态,却让少年的整个人,显得散漫慵懒。
这个家伙,居然在马背上睡着了。
“你没见过他不奇怪。”
马车之内,时任治礼郎的高士廉手持着书本,漫不经心的说着:“这是唐国公的次子李世民,小名毗卢遮。因性情不为唐国公所喜,所以任殿内少监时,并未将他带入京城。”
“毗卢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吗?”
观音婢若有所思:“我觉得,李家二郎的父母,应该很喜欢他才对。”
南北朝年间,佛教盛行于世,尤其北方,一应贵胄子弟的乳名,都取自于佛家。以求佛门庇佑,能使孩儿平安生长。
而毗卢遮那,是佛门中的大日如来,地位尊贵。
“他自己不争气!”
马车角落里的长孙无忌一声嗤笑:“我听说早年杨素曾见过这李家二郎,评价说毗卢遮之才如龙跃凤鸣,日后只怕不逊兰陵。”
“杨素?是故楚国公,太子太师,司徒杨素?”
观音婢惊奇的问着:“他真的这么说过吗?”
龙跃凤鸣,这是比喻一个人的才华,像龙在腾跃,似凤凰在高鸣。而‘不逊兰陵’之言,就更是极高的评价。
北齐兰陵王高肃,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是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也是北齐一国的擎天巨柱。可惜被北齐后主高纬猜忌,含冤而死。
“说过的!”
高士廉语中略含感慨:“那时楚国公寿宴,我也在场,后院内有数名世家小儿嬉闹,冲撞了楚国公。当时余子皆战栗不敢言,只有李世民应对从容。楚国公大为惊奇,当场试问了几句,结果李世民居然都能一一答上,使得楚国公赞叹连连。你们知道的,故楚国公精擅相人之术,很少有走眼的时候。”
“可这次他偏就走眼了。”
长孙无忌语含不屑的接口道:“这李家二郎被楚国公赞誉后不久,就闯出了一场祸事,引得唐国公厌弃。之后这家伙更自暴自弃,身为将门子弟,不喜兵术战策,也不研战阵搏杀之法,反而每日里嬉混于市井,花时间钻研起了制甲技艺,近年已就泯然于众人。之后又有传闻,说是这李家二郎妒嫉其弟天资高绝,曾蓄意将其三弟推入河中。”
观音婢不禁吃了一惊:“将他的弟弟推入河中?他竟是这样的人?”
“只是听人这么说。”
长孙无忌扫了自己的妹妹一眼:“传言或有失实之处,可我今日看他,确实是个怠惰懒散,放荡不羁的家伙,你以后记得离他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