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杨广之怒

盖世唐皇 凌云松 3343 字 2024-04-21

乙支文德挑了挑眉,将之接在手里。而当他展开信笺,定神细观之后,却顿时眼现讶然不信之色。

※※※※

辽东城外,一座木质的宫殿,正在数万顶盔掼甲的将士拱卫之下,向辽河方向缓缓移动,

这是‘观风行殿’,一座由当场工部尚书宇文恺,亲自监工打造出的移动行宫。

——周四千步,以板为干,衣之以布,饰以丹青,楼橹悉备。下面则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移。里面不但可容纳数百人,还可日行二百里,并可方便的拆卸成数千个部件,由马车带走。

(注:观风行殿真实存在,没有笔者说的这么夸张。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西巡,至张掖时,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也让蛮夷各部,都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颡,无敢乘马。真实的观风行殿,能够容纳二百人左右,不过笔者笔下的世界,与现实不同)

而此时在观风行殿的大厅之内,杨广怒不可遏,

“废物!废物!都是一些废物。三十万精锐,居然一战尽丧于鸭绿江以南,难道都是些猪狗吗?任人宰杀?这可不是百无一用的南兵,也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这是朕的禁军!是武装到了牙齿的百战精锐!”

而此时这厅堂之内,只有寥寥数人。宇文述、于仲文与薛世雄等人,都是面孔苍白,冷汗涔涔的跪在杨广的陛前。而黄门侍郎裴矩与御史大夫裴蕴二人,则是侧立一旁,神色也是难看到了极点。

“请陛下熄雷霆之怒,今次是臣无用,辜负天子圣恩!先中诈降之计,又被高句丽诱敌深入。使三十万大军一战尽没,丧师辱国。”

宇文述紧咬着牙关,身躯颤颤巍巍的匍匐于地:“臣等愿受刀斧之刑,以昭大隋军法无情!”

可在他的身后,右御卫将军张瑾却是语含不服的抗辩:“陛下!今次之败,实于我等无干。宇文将军帅尔我等过江之后,一天七胜,斩高句丽狗贼三万级,如非是水师战败,不能为大军提供粮草,我军怎会选入缺粮困境?”

可他语声未落,杨广就直接一个茶杯砸落过来:“可来护儿也让人禀报,是你们临战失期,让他麾下四万战卒,几乎全灭高句丽于城下!”

“陛下!”

此时右武将军赵孝才,也是神情不敢道:“这次我等之所以失期,是因于仲文那老匹夫,中了乙支文德的诈降之计,在途中延误了三天时间。又有监军刘士龙,受高句丽重贿,将乙支文德纵走。而乙支文德,乃高句丽大沛者,权威仅在莫离支渊太祚之下,也是高句丽的无双智者。此人入营诈降之时,就已窥得我军缺粮,所以能在平壤城设计,打败我军。此中缘由,还请陛下明鉴。”

此时在陛前跪伏的诸将,也无不眼现委屈之色。

于仲文之所以会接受诈降,说到底还是天子的军令所致,这位不久前还下过明旨,道是高句丽各部军马城池如欲降服,都应安抚接纳。

至于监军刘士龙,更是天子的亲近之臣。

可赵孝才终究不是蠢人,不敢怪到天子头上。只能将责任,尽量往于仲文与刘士龙二人身上推卸。

“哈!一群丧胆之鼠,即便军阵严整又如何?王仁恭一介无名之辈,更无需在意,”

渊太祚冷然一哂,面上略含嘲意:“大沛者之前在平壤城,还能力排众议,以不足五万之军,与来护儿在野外决战。更能孤身一人,前往敌营诈降。这个时候,莫非还怕了这区区不到万人的隋军不成?”

“下官这不是畏怯,而是谨慎。”

乙支文德一声苦笑,目光移向了对面。

只见再那对面的河畔,正有一万左右的隋军正在河畔列阵,严阵以待的面对河东方向。

他发现阵中的大隋将士,尽管面上都显着惶然与慌乱。可这些人握着兵器的手,且都是牢牢紧攥着,显然战意未失。

尤其阵中的那些墨甲,无不是整齐有序的排列于阵内,给人以沉稳如山之感。

关键是河上两条浮桥,都已烧毁大半,高句丽聚集于东岸的二十二万大军渡河不易。

此时更有西风潮卷而来,使得东岸这边,几乎睁不开眼睛。

“莫离支大人,我听中原兵法有云,自古善战者,皆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如今天时地利,皆在对面,岂可轻敌冒进?以下官之间,不妨等渡船备妥之后,再渡河追击不迟?”

“自古善战者,皆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出自于孙子兵法是么?”

渊太祚依旧是嘲讽的一肖,他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以善于作战的人,会让自己处在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对手的失误。所以上策是先有了胜算才去打。下策是先打了才去努力提高胜算。

简而言之,就是不打无备之仗。

“可你也未免太高看了对面,一群丧胆之辈而已!人心不固,既便据有天时地利又能如何?本帅只需有五千精兵过河,必可将之击溃。何况齿阙南,明临常之所部,都是王都内军,甲具精良。如今筹备的渡船,已可将万人之军,送往对面。”

他见乙支文德还欲再劝,就又不耐烦的挥了挥袖:“我意已决,大沛者无需再劝!辽东城下隋帝已生退意,不日就将从辽河东岸撤离。可我高句丽国小民寡,若不能一战打伤大隋元气,日后必将处境艰难。那位大隋天子,可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这次被我高句丽所败,颜面大失,岂会善罢甘休。我料他一两年内,必将卷土重来!如今之计,只有尽快渡河,才可与我儿渊盖苏文合力,内外夹击,追袭隋军主力。”

他的长子渊盖苏文,此时正坚守辽东城内。以不到十万的兵马,抗击隋军数十万人攻打数月之久。

而渊太祚说到此处,更用刀子般的视线,注目乙支文德:“大沛者,此战事涉我朝国运,岂可夹杂私意?”

乙支文德顿时默然,一时无言以对。

他知近日军中,已有了些异声。许多人在担心渊太祚大胜之后,权柄再增,威权更盛。

渊太祚身为莫离支,本就主掌国中军政事务,若再以大胜之势,收揽高句丽南北人心,必将令王室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