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山上远离都市,但起码每天不用想着做作业,还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用去听那汽车的噪音,可以吃着清淡不油腻斋饭。有时仁夕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要成了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了。
在沙南县,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众多关于清凉山的传说,相传清凉山是文殊菩萨赴往五台山的第一个道场,故而民间有句话叫“先有清凉山,后有五台山”。
至于是不是真的无法得知,但清凉山峰确实供着文殊菩萨,在山峰上有一座辽代所建造的砖塔,高约十多米,有七檐八角,塔下便是五方文殊殿。而峰北的山凹处则有一座石窟,在石窟中有一尊文殊菩萨像,高约两米,端坐于须弥座上。宏观看去,主峰的砖塔与峰北山凹处的石窟遥相呼应。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仁夕一行人就来到了清凉山的脚下。从下往上望去,清凉山并不高,比之众华夏名山甚巨,可却并不失雄伟。因为时至秋日,山上没有郁郁葱葱的绿树,反倒是满山落红,像是着了装一样。
徒步走上古老沧桑的石阶,踩着松软的落叶,秋风微佛,随着众人沁出汗滴而倍觉凉意。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着,仁夕看到了熟悉的沙棘灌木,遇见了似曾相识的各种各样的昆虫,还发现了埋藏在树下隐隐约约的根系,盘根错节地扎在土里。
这时他想起了第一次和姥姥上山时碰到的释云和尚,那时候老和尚正蹲在一棵树下观察着树根,他忍不住好奇上前询问,老和尚对他说树根下有一粒灰尘,里面是菩提极乐光明琉璃大世界。他听了之后就哈哈大笑,说道:“您继续,我走了啊。”
“仁夕,不许笑,大师说的对,树下面有极乐世界!”仁夕的姥姥见到仁夕无礼,上前说道:“大师说的对,信则有,不信则无!”
“好吧,反正我不信。”
仁夕呆呆地看着那些树根,想着以前释云和尚说的话,不由得怀疑,这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是真的吗?
现在的仁夕已经不再是少的可怜的初中生了,他读过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经典,也读了众多的西方书籍,按理说本应该更相信科学的他反而对科学不是那么坚定了,因为他通过了解到了这个世界有太多秘密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如果可能的话,现在的仁夕很想去和老和尚聊一聊,可惜释云和尚在去年已经去世了。回过思来,仁夕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着。
“你刚才想啥呢?”
“什么也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