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举国同庆

却没有发现,东紫萱在看向叶婉若的眸光时,却更加阴郁了几分。

就在这时,乐声停止,舞池内摇曳的舞姿也随之纷纷朝着南秦皇福身,缓步退下。

北承安却在这时从坐位中走出来,拿着礼单上前,交给德正业,缓身朝着南秦皇叩首,朗声说道:“北海国北承安代父君向皇上贺寿,祝皇上万寿无疆,除礼单上的进贡之外,承安还特别受父君之托为皇上带来了北海国的稀世珍宝--平安玉如意,愿南秦国与北海国,两国永修百年之好!”

说完,无比虔诚的朝着南秦皇磕头叩首。

“好!好!好!承安快快请起,无须如此多礼,四国永修百年之好乃是祖辈的遗训,世人皆要遵守,朕亦如此。承安回去后大可向北海君传达朕之心意,皆誓约为证!”

南秦皇一连说出三个好字,以表此时愉悦的心情,并做出令人心安的承诺。

不仅是北承安,就连其余两国的皇子也皆是面露喜色,只见北承安再次朝着金漆雕龙宝座上的南秦皇磕头道谢:“承安铭记皇上此言,回去后也定会如实转达,谢皇上!”

说着,再次磕头谢恩,礼节有度的站起身来。

就在这时,宫殿的门外走进来几名壮汉,手中抬着一只两人多高的箱子,距离北承安几步之遥时,北承安指挥几人停下脚步,再次朝着南秦皇微微躬身。

南秦皇虎眸微眯,点了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北承安便朝着那硕大的箱子走去,熟练的将绳锁解开,将箱子打开,呈现出里面所谓的平安玉如意。

在灯光的映照下,那通体呈现绿色的玉器颜色剔透、绿色的玉石颜色分布均匀,一看便知道是上好的玉器。看来,为了博得南秦皇的好感,北海君这一次也是倾尽血本了。

场内,众大臣们看到这玉器,纷纷互相对视,称赞的点着头,就连南秦皇看到这玉器也龙颜大悦,朗声笑了出来。

“北海君有心了,朕很满意,代朕向你父君表达谢意!”

南秦皇笑着向北承安开口,而北承安却依旧内敛的低眉颔首着,谦逊的回答道:“皇上喜爱便是臣等的福气,承安自会如实转达!”

见状,南秦皇满意的点了点头。

德正业则派人接收,再次将那平安玉如意抬了下去。

北承安入座后,再次走出来的是西林国的太子--西瀚博,西瀚博带来的寿礼,是一副用珍珠金钱,由百名处子之身的绣女,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缝制出来的万福图。

相比北海国别有用心的准备,西林国的礼物,倒显得略加失色,却也是花费了一番心思,南秦皇依旧含笑着让德正业收下。

只是还不等西瀚博落坐,东紫萱已经先东玉文一步从坐位上走出来,顾不得东玉文警告的神色,东紫萱瞥向叶婉若的眸光中透出几分敌意,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南秦皇寿宴期间,三国使者来访,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京都内本就全城戒备森严。

此时却在京都内发生这样猖狂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对方是何人,却也猜测出来对方想要妄图挑拨两国关系的寓意。

南秦皇震怒,下令全城搜索可疑刺客,宁枉杀一千,也勿纵一人的寓意明显。

京都城内人心惶惶,城门更是派专人看守,只可进不许出,过往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筛查与盘问。城内,侍卫们轮流巡逻,见到可疑人员立刻上前盘问,视情况而抓捕。

北海国太子在南秦国境内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南秦皇亲自设宴向北承安解释此事,并表明一定尽快查明此事,给北海国以及北海太子一个交待。

对于北海国婢女在此次事件中救了叶婉若的事,南秦皇还特意为了表达谢意,将南秦国的珍宝--夜明紫珠赠给了北海国,同时寓意修两国之好。

北承安倒也不含糊,反而安慰南秦皇不用将此事放在心上,好在事情没有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北海国也断然不会因此而与南秦国心存芥蒂,产生嫌隙。

见北承安知书达礼,南秦皇甚感安慰,两人也算是相谈甚欢。

事情发生后,东紫萱便再也没见过尉迟景曜,即便去了王府,也被告知王爷不在府中。

刚开始东紫萱以为尉迟景曜故意躲着她,后来才知道,尉迟景曜在忙着调查北承安遇刺的事,其余时间更是有空就往公主府跑,这让东紫萱顿时对叶婉若再次升起敌意,心中愤恨不已。

同宁河边的耻辱还在,如今又跑来与她争抢尉迟景曜,这让东紫萱无论如何也无法装作视而不见。

萧纤雪的死让叶婉若想了很多,抱歉的话已经来不及说出口,若不是萧纤雪在关键的时候为她挡下了致命的一剑,恐怕此时踏上黄泉之路的便是她叶婉若了。

叶婉若想,如果她突然丧命,若是遗憾,那便是没有来得及对尉迟景曜说声再见。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感,很有可能一旦放下,错过的便是一生。

叶婉若确实答应了帮助北承安坐上君王之位,但同时,叶婉若也并不打算再压抑自己的情感,哪怕最后落得空欢喜的下场,至少曾经彼此拥有过。

她不想到最后,像对萧纤雪一样,用一生来弥补遗憾。

转眼间,南秦国的寿宴之日已到。

通过迎香的讲述,叶婉若才知道,在古代皇帝的生日,被当成是节日。

因南秦国寿辰,举国同庆,不仅为众大臣们放了三日假期,不用早朝,还禁忌血腥,不允许三日内民间屠宰,官府禁止斩杀犯人。南秦国上下不允许穿着素色服饰,必须是颜色艳丽的服装,王公百官还要按制穿官服。

京都城内,更是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官道装饰的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喜悦祥和。京都城外的各地方官府的文武百官,还要设置香案,向京都方向行大礼,祝贺皇帝万寿无疆。

寿宴在太和殿进行,除了其他三国的太子,还有各大臣以家眷都会来此为南秦皇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