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曹孟德看着他俩,“从今日起,你们也不用回军营了。把盔甲脱了,去南营马棚喂马吧。”
“啊——?”听曹孟德要这么惩罚自己,典韦和许褚都不约而同的叫出了声。说实话,他们原本以为会停职一段时间或者减少俸禄之类的,可万万没想到,居然让自己去马棚喂马!
“怎么?”见他们这个反应,曹孟德问道,“你们不愿意。”
“末将不敢,末将领命。”典韦和许褚一起答道。
“下去吧。”曹孟德挥了挥手。
“诺,”说着,典韦和许褚灰头土脸的下去了。
看着他俩离去的背影,曹孟德微闭双眼,随后猛地睁开。最后,曹孟德向自己的书房走去。
而一直坐在书房的曹无双,早就将大堂之上父亲和典韦、许褚二人说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曹孟德一进书房,曹无双立刻上前双膝跪地,“无双这次破坏了父亲的计划,请父亲责罚。”
见曹无双这样,曹孟德赶紧伸手将曹无双搀了起来,“双儿你这是干什么?父亲几时说过要罚你?”
曹无双看着曹孟德,“无双知道父亲疼爱无双,可是这次要不是无双出面阻止,小乔姑娘此刻就已经回到父亲身边,难道父亲不怨恨无双吗?”
曹孟德笑着摇摇头,“双儿,你是我的女儿,是我的掌上明珠。我怎么会怪你呢?对于这件事,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
曹无双看着曹孟德,“父亲请问。”
“你为什么拼死也要救易小川?”曹孟德问道。
聪明的曹无双早就猜到了曹孟德会这样问,“父亲可记得前不久在三百西凉骑兵手下将女儿救出的那位公子吗?”
听了这话,曹孟德一皱眉,“莫非,救你那人就是易小川?”
曹无双点了点头,“正是。易公子当日舍命救我,事后却不愿告知女儿姓名,女儿再三追问原因,他才说他见女儿被官兵追杀,必是名门中人,而他最不喜欢结交名门中人,故不留姓名。”
曹孟德看着曹无双,“那这么说,那晚的宴会——?”
“那晚本来女儿并不想去,可是后来看见父亲宴请之人居然有易公子,故而最后前去。女儿怕被易公子认出,所以那晚以身染风寒为由,用面纱遮挡。”曹无双将所有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曹孟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看来,我先来和你谈谈再做决定是对的。”
“做决定?”曹无双皱了皱眉,“父亲要做什么决定?”
“我原本准备将易小川画影图形,发出通缉令,全天下抓捕易小川。现在看来,只能放他而去了。”曹孟德说道。
听曹孟德这样一说,曹无双当时大喜,“无双谢谢父亲大人饶过易公子。”
曹孟德冲自己的爱女笑了笑,随后说道,“我这么做可不是因为易小川,而是为了你。”
“为了我?”
“是啊,”曹孟德说道,“双儿,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喜欢易小川?”
各位读者手中如有鲜花就请砸给小川吧,小川真的很缺鲜花啊
隆中。诸葛亮屋舍。
此时,年轻的诸葛亮正在研究那本《木马流兵》。自那天黄月英对自己表示很喜欢这些‘木头人’之后,诸葛亮就日日夜夜在研究这制作木马流兵的方法。不为别的,只为能给黄月英一个惊喜,让她开心。
就在诸葛亮聚精会神思索之时,忽然,童子阿三来报。
“先生,徐庶先生前来拜访。”
一听徐庶来了,诸葛亮当时就把手中的书放下了。随后站起身来,理了理衣襟,“快!去准备上好的茶叶切壶茶,我要和元直兄好好畅谈。”
“是,”说着,童子阿三下去了。
诸葛亮走出屋舍,来到会客的茅屋,只见屋中站着一人,高高瘦瘦,蓄着浅浅的胡须,浑身上下透着浓浓的文人雅士之风。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徐元直。我们之前交代过,诸葛亮丧父之后,就是徐庶和崔州平二人前来劝说诸葛亮到隆中这里来修身养心的。
“元直兄,最近怎么有空到寒舍前来探望啊?”诸葛亮笑着上前冲徐庶抱了抱拳。
“孔明兄,别来无恙啊。”徐庶见诸葛亮前来,也抱拳回礼。
“元直兄请坐。”说着诸葛亮做了个请的手势。
“孔明兄请!”
就这样,二人席地而坐。就在这时,童子阿三也将茶端了上来。
徐庶端起面前的热茶轻轻地抿了抿,随后将杯子放下,看着诸葛亮。
“孔明啊,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想向你辞行的。”徐庶郑重地说道。
“辞行?”听徐庶这样一说,诸葛吃了一惊,“无缘无故,元直兄为何要辞行呢?”
徐庶没有直接回答诸葛亮的问题,而是问了诸葛亮另一个问题,“孔明啊,我问你,你难道想一辈子都待在隆中吗?”
诸葛亮眨了眨眼,“元直兄是何意思?”
“我是何意思孔明你很清楚,”徐庶说道,“孔明啊,如今大汉将倾,天下群雄并起。在这乱世之中,难道孔明你就不想有一番作为吗?”
诸葛亮端起面前的茶品了品,随后笑道,“原来元直兄是想建功立业。”
“孔明,你我虽然身处深山,可是却从未放弃过学问。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你我都能称得上是精通人士。我们这么刻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施展抱负,建立一番功业吗?”徐庶说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元直兄,你所说确实不假。不过现在天下势力分散,大大小小各方诸侯少说也不下二十个。如此众多的势力,元直兄怎么知道哪一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不出去看一看,比较比较怎么会知道呢?”徐庶说道,“孔明啊,就凭你这一身智谋,我相信,不管你投靠谁,都会得到重用的。既如此,为何还屈居在这小小的隆中呢?你应该走出去,一展你的鲲鹏之志才对。”
听徐庶这样一说,诸葛亮微微一笑,“元直兄,你真是高看我了。我哪有什么鲲鹏之志啊?我啊,只想在这隆中种几亩良田,载上一些花草,白天以山虫为伴,晚上以明月为友。潇潇洒洒的度过此生就行了,根本没有想要出去的念头。”
听诸葛亮这样一说,徐庶立刻反驳道,“行了,孔明,你就别自欺欺人了。你,我还不了解吗?如果你没有宏图之志,你何必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呢?”
听徐庶这样一说,诸葛亮的脸色立刻就暗淡下来,很明显,徐庶是说到点子上了。
“元直兄,你都在隆中待了十几年了。如今你终于决定出山去建功立业是好事,作为朋友我恭喜你。不过,”说到这里,诸葛亮顿了一下,“至于我何去何从,就不想劳元直兄费心了。”
“也罢,”徐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孔明啊,虽然我年长你几岁,但我还是得承认,在我们这么多人中,你的才华是最为出众的。”
听徐庶这样一说,诸葛亮连连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