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别人家的姑娘闺房里放的是胭脂水粉等女儿家的小东西,而孙尚香的闺房内放置的则全部都是刀、剑、弓等之类的兵器。如果大晚上的你在孙府还能听见有人舞剑的声音,不要想着是刺客来袭,那一定是孙尚香在月下练剑。对此,整个孙家大府的人早就习惯了。
“你们这是干什么?”太夫人拦住一名丫鬟问道,“怎么将小姐屋中的兵器全都搬走了?”
“回太夫人,”那名丫鬟答道,“奴婢也不知道为何,只是小姐吩咐了,奴婢们只能照办。”
“是小姐让你们这么做的?”太夫人问道。
“是,”那名丫鬟回答道。
“行了,我知道了,你去吧。”
“是,奴婢告退。”
太夫人站在原地思索一会儿,似乎明白了什么。
孙尚香闺房之内。
此刻,孙尚香正拿着画笔对着铜镜给自己描眉呢。不过从她生疏甚至笨拙的手法来看,孙尚香显然不精通这个几乎所有女子都精通的必备“技能”。
“你这拿笔的姿势都不对,怎么能画好眉线呢?”太夫人走到孙尚香身后说道。
“母亲,”见太夫人来了,孙尚香赶紧扭过头去。
“来,”说着太夫人从孙尚香手中拿过画笔,“让我这个当娘的来给你画。”
见母亲亲自为自己刀,孙尚香当时就顺从的坐在原位不动,轻轻地闭上了双眼。
“记得之前,我要给你画眉的时候,你死活也不肯,”太夫人一边帮孙尚香画眉一边絮叨着,“说什么那都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做的事。你要做一代女侠,不屑这些矫情的东西。可是为何今日,你也开始摆弄这些‘矫情’玩意了?”
“母亲!”孙尚香脸红了,“人家已经长大了嘛!有些观念自然会改变!你就别取笑女儿了!”
“我怎么敢取笑你呢?”太夫人说道,“我只是觉得奇怪,你这一下子也改变的太大了吧?就说这屋里的兵器吧,都放了五年了。五年来谁劝你你都不搬,怎么今天说搬走就搬走啊?这我总得问问吧?”
“哎呀,母亲,”孙尚香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人家,人家是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应该总是舞刀弄枪的,也应该做一些女孩子该做的事,应该有女子该有的样子。”
“我没听错吧?”太夫人惊讶地说道,“怎么,咱们家的假小子要变身大姑娘了?”
“什么假小子啊?”孙尚香当即反驳道,“人家以前只不过是女孩子气少一点而已。”
“是是是,”太夫人没有继续“刺激”孙尚香,“香儿,你老实告诉母亲,你是不是对那个易公子,有意思?”
没想到母亲会如此开门见山的直接问,孙尚香的脸变得更红了,但是出于人的下意识,孙尚香还是矢口否认,“哪有?母亲你别乱猜。”
“是吗?”太夫人说道,“香儿,娘是女人,也是一个过来人,你的这点小心思难道我还看不出来吗?为娘可是发现,自从这个易小川出现以来,你就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你回来,不是去后山狩猎就是在家里让丫鬟们陪着你练功。可是现在,你总是三天两头的往公瑾家里跑,没看见你练功,倒见你练起梳洗打扮了。香儿,你可别告诉我,这些都跟那个易公子没有关系。”
“母亲,你画好了吗?”孙尚香没有正面回应太夫人的问题,而是装作没听见转移到了另外一个话题,“我看看。”说着,孙尚香睁开双眼转过身去对着铜镜装作欣赏母亲给自己所画之眉。
“母亲,还是你的手巧,画的真好看。”孙尚香说道。
太夫人笑了,看到孙尚香这样,太夫人心里就已经什么都明白了。但是自己更明白的是,这种事情,还是不说破的好。
“香儿啊,”只见太夫人拿起了梳妆台上木梳开始给孙尚香梳起长发来,一边梳着一边有意无意的说道,“之前目前母亲重病的时候,就曾在心里允诺,若一日能祛除病患,就要到甘露寺烧香以谢上天庇佑。现在我身体已然恢复,所以,我想两日后去甘露寺烧香还原,不知你可愿意陪母亲一同前往?”
“女儿还是不去了吧,”孙尚香想都没想就回答道,“你也知道的,女儿从小就不喜欢寺庙的环境。一进去就听那些僧人念经,真是烦都烦死了。”
“是这样,”太夫人点点头,“唉,真是遗憾。本来我还想带你去那里求求姻缘,看看你和你的意中人究竟有没有缘分。既然你不想去,那就算了。”
听母亲这样一说,孙尚香立马来了精神,“母亲,你说什么?给我求姻缘?甘露寺有人会测姻缘吗?”
“那当然了,”太夫人接着说道,“甘露寺的主持了然大师,给人看姻缘从未走眼过。凡是在他那里求姻缘的,不论少男少女,最终都能找到一个好归宿。在他指引下成就金玉良缘的,那是数不胜数。”
“真的吗?”孙尚香立马心动了。心里暗想,不知道,我和易公子究竟有没有缘分呢?
“那当然了,母亲还能骗你不成吗?”太夫人说道。
“母亲。我忽然想起来了,”孙尚香话锋一转,说道,“这几日回来女儿在家中待的实在是烦闷的很,正想出去散散心。既然母亲要去还愿,那就然女儿陪您一同前去吧。路上,女儿也可以保护母亲。”
“好,”太夫人笑着说道,“既然这样,不如就趁此机会,邀易公子,小乔姑娘还有你义兄,我们一起前去,就当是我们陪着易公子他们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尽尽地主之谊,你看如何?”
“好啊,”孙尚香想都没有就答应了,易公子能去,自己可是求之不得呢?“我一会儿就去义兄府中跟易公子他们说。”
太夫人笑着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
孙家大府。后花园亭中。
“孩儿见过义母。”孙策来到亭中,参见太夫人。
“公瑾,你来了,”太夫人招呼道,“来,坐。”
“谢义母。”说着周瑜在太夫人对面坐下了。
“不知义母急着召孩儿前来,所为何事?”周瑜问道。
“公瑾啊,你虽说是我的义子,可是我一直以来都是把你当亲生儿子看待。对你,我可是从不见外。”太夫人说道。
“孩儿知道,”周瑜回答道,“义母对孩儿的恩情,孩儿谨记在心。”
“既然这样,那你我就是一家人。”太夫人说道,“既然是一家人,之间就没有什么是不能说了,你说对吗?”
“义母说的极是,”周瑜说道,自己是个聪明人,一听太夫人这口气,周瑜就知道太夫人是要跟自己说一些比较私密的事情。“义母有何指教,孩儿洗耳恭听。”
“那好,那我就不拐弯抹角了,”太夫人说道,“这个易小川,你怎么看?”
周瑜其实已经猜到太夫人今日找自己来十有是跟易小川有关。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对这个易小川,也是非常感兴趣。纯粹是对人才的一种欣赏,而非“搞基”。
“青年才俊,多才多艺,为人低调,神秘莫测。”周瑜立刻回答道。
“嗯,”听完周瑜对易小川的评价,太夫人点头表示同意,“公瑾不愧是公瑾,短短十六个字就将易公子的神韵全部说出来了。”说着,太夫人接着问道,“那依你看,像易公子这样的人才,能否留下来为我们孙家效力?”
“先生可谓是当世奇才,如果能为我们所用,那我们就真的称得上是如虎添翼。只不过······”,说到这里,周瑜顿了一下。
“只不过什么?”太夫人追问道。
“只不过先生淡泊名利,只想过闲云野鹤的生活。我怕,他不肯出山。”周瑜说道。
“公瑾,听你的语气,你好像对这个易公子很了解?”太夫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