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诸葛亮说道,“你丢的那张,早就已经不见了,这一张是我画的。”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易小川当即想起来了,自己曾经确实丢过一次这张图纸。
“我丢的那张,是被你捡到的?”易小川问道。
诸葛亮点点头,“大哥,我想问你,你随身带着这张天宫机关门的图纸,究竟是为了什么?”
诸葛亮此言一出,易小川是大吃一惊,要知道,就算诸葛亮捡到了自己的那张图纸,可是图纸上没有只言片语,他是怎么知道这会是天宫机关门上的呢?
“天宫?你是怎么知道天宫的?”易小川赶紧问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诸葛亮摇摇头,“大哥,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我家有本名为《地下天宫》的古书,是从我祖先那里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上面所记载的天宫机关门的图案,和你无意间遗失的那张一模一样。所以我推断,你也应该知道地下天宫。”
“祖先?”易小川赶紧问道,“你的祖先是谁?”
“他具体叫什么我并不知道,”诸葛亮说道,“我只知道,他的名号是北岩山人。”
“什么?”听到北岩山人这四个字,易小川简直感觉如晴天霹雳一般,思绪也瞬间回到了那个时候。
易小川的回忆
“小川,你这么聪明,你为什么不用其他的方法打开此门呢?”崔文子说道,“你可以用蛮力将门撞开啊!不就是一个石门吗?”
易小川摇摇头,“不行,根本不行!这地下天宫是北岩山人设计的,龙珠就放在天宫大门内侧的上方,如果用蛮力撞击的话,龙珠一旦因外力而移位,那么整个天宫就会坍塌的。”
听易小川这么一说,崔文子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早知道是这样,我就不把诸葛兄介绍给你了。”
“诸葛兄?”听到这三个字,易小川当时一愣。
“是啊,”老崔说道,“北岩山人是他的法号,他复姓诸葛,名浩然。”
“诸葛浩然?”不知为什么,听到诸葛这两个字,易小川立马就想到了诸葛亮。没办法,谁让诸葛亮的影响这么大呢?
“老崔,你和这个诸葛浩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易小川问道。
“我和诸葛兄,只是好朋友而已。”崔文子说道,“我们都喜欢游历江湖,又十分爱酒,所以就认识了。后来你督建天宫的时候,我知道诸葛兄对建筑十分精通,就将他介绍给你了。”
易小川回忆完毕
“怎么?”见易小川反应如此激烈,诸葛亮赶紧问道,“你听过我祖先的名号?”
“啊,哦,对,”一时间,易小川差点转不过弯来,赶紧圆场道,“你也知道的,我这个人喜欢钻研一些机关之类的,曾经听过一些研制机关老人们说,这个叫做北岩山人的在机关方面的造诣十分了得。所以,也算是略有耳闻吧。”
易小川如此一说,诸葛亮倒是不怀疑,为何?因为自己的祖先北岩山人善于制造机关,这个自己也是很清楚的。
小川最近刚刚回到学校,待我休息之后就会开足马力去追赶之前落下的章节的。真的很感谢读者朋友对我的支持,我也看到了,很多没有更新的章节也有十几人订,这说明您对我是信任的。放心吧,小川不会让你失望的
希望大家多投推荐票,要是有鲜花的话就更好了
读者交流群已经建立,在那里,小川会通知最准确的更新时间。群号:97524675验证信息写神话2就行了,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进来坐坐、交流交流
《神话2三国绝恋》目前正在进入最终的和结尾阶段,因此细心地读者会发现,近日来小川的更新已经不如以前那样稳定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没有时间码字,而是因为我在梳理剧情。由于之前埋了太多的伏笔,所以现在必须得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对应好才行。更何况我说了,现在到了结尾的阶段。虽然追这本书的人不多,统共也就二十来人左右,但是我也不能因为人少就敷衍各位,毕竟你们追了这么长时间,对小川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因此,我就更不能烂尾了。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就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等于走了一半。为什么?那是因为后面的十里路和之前的九十里艰难程度是一样的。写书也是如此,越到后面就越得小心,否则一旦收尾不好就会被各位读者吐槽。另外,告知大家一个消息,《神话2三国绝恋》之后,本人的下一本书《仙剑7龙之子》也将和大家见面。主人公依然是为胡歌量身打造的,没办法,谁让本人是胡歌的忠实粉丝呢,希望大家到时捧场。��������������������������
“放心吧,师父,”黄月英坚定地说道,“来吧,我一定能坚持的。”
黄月英回忆完毕
听黄月英这么一说,易小川当即问道,“义妹,你脸上的胎记,是华老为你祛除的?”
黄月英点点头,“师父说了,如果我的胎记是色素堆积的话,是可以通过药酸祛除的。”
听黄月英这么一说,易小川也突然想起来了。记得那时自己刚和华佗见面,也曾经咨询过华佗如何祛除黄月英脸上胎记的方法。
易小川的回忆
“哎对了,”易小川突然想起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差点就忘了,“华老,我有一件事相求。”
“易公子有什么事尽管开口,不必客气。”华佗在心里已经把眼前这个有情有义的年轻人当做了忘年交。
“据我所知,华老最精通的是外科,那华老可知道,这人脸上的胎记有没有方法去除?”易小川一直将自己义妹黄月英的事记在心里,他一心想找到方法帮黄月英去除那个不仅在脸上,同时也刻在她心里的创伤。
“胎记?”华佗捋了捋胡须,皱了皱眉,“实不相瞒,易公子,这个问题老夫曾经确实研究过,不过后来放弃了。”
“哦?”听华佗这样一说,易小川来了兴趣,“为什么?既然研究,为什么要放弃呢?”
“老夫虽然研究一点皮毛,可是易公子你也知道,这医药上的理论必须要通过实践方能得到证实。你说研究去除胎记,可是有哪个人愿意让老夫开刀去证明呢?所以啊,关于去除胎记的研究老夫就搁置了。”华佗说道。
“嗯,”听了华佗的话,易小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华老说的不错,理论简单,可是实践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对啊,”说着华老端起了面前的茶盏送往嘴边。
“那华老能否将关于胎记的研究告知一二呢?”易小川问道。
“既然公子想听,那老夫就说说,”说着华佗将手中的茶盏放下,“其实老夫关于胎记最大的发现就是:胎记可以分为两种。”
“哪两种?”易小川赶紧问道。
“一种是色素型胎记,另一种则是血管型胎记。”华佗说道。
“哦?”易小川皱了皱眉,“这两种胎记有什么区别呢?”
“这色素型胎记啊,说的简单点,就是胎记这块皮的颜色和身体其他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公子请记住,仅仅是这块皮的颜色不同,也就是说这块皮下面的地方还是很正常的。”华佗认真给易小川讲解着。
“嗯,”易小川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不住的点头,默默地将这些知识记在心里。
“第二种,血管型胎记,这种胎记是最麻烦的,基本上是不可能去除的。因为它的颜色是由这块皮下面的身体组织——血管决定的,也就是说它下面的血管颜色和其他部位不一样。你说这怎么去除?难不成将血管统统换了不成?”华佗接着说道。
“听先生这样说,这第一种胎记似乎有去除之法?”易小川接着问道。
“这个,老夫也只是猜想。或许可行,或许······,”
易小川回忆完毕
现在看来,黄月英脸上的胎记应该就是当初华佗口中的第一种情况,是色素型的胎记。而华佗,也帮助黄月英完成了这一华丽的逆转。
“义妹啊义妹,”易小川不禁指责道,“你说说你,既然你的胎记都没了,那为什么还不回来找孔明呢?”
黄月英歉意的笑了笑,“师父给我动刀没有多久,我也不知道情况究竟如何。直到昨天,我才发现伤疤已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