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那样的糊涂人都能想到的事情,以探春的聪敏又有什么不明白的。一时悲意涌上心头,探春眼眶一红就落下泪来。
不是她真的多么想进宫争那人上人的富贵,而是想到一家子骨肉算计至此,难免令人心寒。她虽不是王夫人亲生,这些年也恪守礼法规矩,并不曾有丝毫行差踏错,最后却依然是这个结局。且这样只会谋算自家人的人家,又有什么出头的指望?显见的是要愈发败落了。
见一向要强的姑娘这般难受,侍书也不免心酸难耐,陪着哭了一会儿就劝探春去寻贾母做主,不料探春却摇了摇头。
老太太心疼孙女不假,可探春心里明白,落在她身上的那一份多半是因着爱屋及乌,是因为她是二房的姑娘,同对宝玉的那份呵护疼宠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果真的将事情捅破,老太太是会顺着老爷的意思将她许配出去,还是会为了她这么个无足轻重的人伤了同老爷的母子之情,探春根本不敢深想。到时候若是老太太当真撒手不管,她也就只能等着嫁给太太提出的人选了。
探春抹了抹泪,熄了烛光后在黑暗中枯坐小半夜,第二日一早给贾母请过安后就去了迎春的屋子,任由侍书在煮茶时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给了小红知晓。
她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还算心软的迎春说不得能救她这一回。
贾政这一生最爱重的就是刻苦上进的读书人,最厌的便是奢靡荒唐的膏粱纨绔,因此一听王夫人说那孩子年纪小小便有了秀才的功名,心里已经有了五六分愿意。
且他心中总觉抑郁不得志,颇有几分独立浊世的清高自许,觉得贾赦一房将迎春许配给何家分明是谋求何家在官场上的助力,有卖女之嫌,不免就起了别样心思,觉得若是他将探春许配个小户人家,不仅显得他慧眼识人,还能叫人知道他的风骨,不是那等贪图名利之人。
王夫人与贾政多年夫妻,暗中打量片刻,也就晓得贾政已经意动。心中冷笑一声,她言语上特意退了一步,假作不甚在意,只含笑说探春年纪还小,并不急在一时。贾政正因想起贾赦给迎春结的亲事而不自在,闻言反倒定了心思,驳了王夫人的话,吩咐她得空时让人把那后生的文章拿来与他瞧。
以贾政想来,若那人真做的锦绣文章,人也生的仪表堂堂,便是门户低点也没有什么,总好过那些败坏祖宗基业的浪荡公子哥儿。将来考得功名封妻荫子,也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一片慈心。
得了贾政的话儿,王夫人便大胆操持起来,还通过娘家侄子王仁找了个家境贫寒的落魄秀才捉刀,重金利诱下写了好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而那烂赌又染了花柳病的浪荡子,听说能娶个大家姑娘回去,自然也是千般恳万般愿,收拾的光鲜又体面,两边合谋之下,果然将贾政蒙骗了过去。
贾政一点头,王夫人就知事情成了大半,便想哄着他拿探春的庚帖写婚书。等两边婚书一立,他们做父母的又愿意,别说一个老虔婆,就是说到天上去也没人能管得了这桩事儿了。
可贾政虽然因为忌惮探春进宫后可能惹出的祸事而暗中违逆了贾母的意思,却依旧不愿意瞒着贾母定下婚约,甚至因此而怒斥了王夫人一通。
“老太太教养了三丫头这么多年,对她疼爱有加,这样大的喜事怎么也要先同她说一声才合乎礼法规矩,不然我等岂非不孝?”横眉冷哼一声,贾政就甩袖离了王夫人的屋子,却也并没有去贾母的上房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