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学校长“敲锣骂街”

“我的心里也很沉重啊。”我说。

首任县委书记继续说:“我又跑了几所乡村学校,大多数校舍陈旧,漏风漏雨,桌椅残缺不全。即使这样,仍有人打学校的主意,偷这偷那,让人既心寒又气愤。但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学习劲头让我感动,紧接着又让我心酸。回来的路上,我一言不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不停地问自己。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就索性起来,来回踱步,最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什么‘惊人’的决定啊?”

“你别慌,听我慢慢说,这项极有争议,好像是小题大作的决定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获得通过。随后,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由乡(镇)及下属村、县公安局及下属派出所、县教育局及下属学校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上宣读了决定,其主要内容是:

1、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爱护学校一草一木。

2、学校以前被偷的任何东西,皆由县公安局、教育局、乡(镇)人民政府三方负责追回,追不回的,由三方均摊资金购置新的。任何一方不分摊资金,党政负责人就地免职。今后,学校被偷的东西不是减少、甚至消失,而是增加,三方负责人就地免职。

3、县纪委监察部门全方位履职,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迁就。”

“效果如何?”

“这项决定的效果是明显的。我后来到学校巡查时,看见窗户上全是清一色的玻璃,课桌凳也已全部配齐。一些校舍也翻新重建了。至少在校容校貌上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为此,我还专门跑到山坡小学,笑问校长郭凯歌,你还敲锣骂街吗?校长嘿嘿一笑,不骂了。我说,你那个锣要保管好,说不定能成为文物呢。校长说,但愿如此。”

“那个锣应该还在吧?”我问。

“肯定在。”

“我到任后,一定要看一看。”我笑着说。

“我当时紧紧握着郭凯歌同志的手,衷心地感谢他。正是因为有一批像他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扎根农村,才使我们的农村教育不至于荒芜,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

{}无弹窗首任县委书记接着说:“说来也巧,有一天,我在县政府分管县长曾平安同志的陪同下,随县教育局张文章局长到乡村调研教育工作时,看见一个男子在村湾边敲锣边骂街:‘偷学校玻璃的,我操你们家祖宗八百代’,‘偷桌子凳子的,断子绝孙,’‘狗日的,没良心的东西,再偷我们学校的东西,让狼咬死,让雷劈死。’……。‘当当’之声在山野村湾回荡,久久不绝。”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问。

“你听我慢慢说,我问张局长是什么人,张局长面带尴尬,一时语塞。我提高了嗓门问是什么人,张局长有些吞吞吐吐,底气明显不足地告诉我,是山坡小学校长郭凯歌同志。校……校长,就……就这个素质?!我当时深为惊讶,难道我希望的教育起飞就这样开始?!”

“为人师表的校长怎么会这么粗俗呢?”我有些奇怪。

“‘喊什么,喊什么?!’张局长冲到郭校长而前,吼了几句,将郭校长拉到我面前,介绍了我。校长很沉稳地跟我打着招呼,没有一点慌乱、惊惶的神色,这让我有些不悦。我们一起到了学校,沿着教室外面转悠。我看见窗户要么没玻璃,有玻璃的就是在上面用钻石刀划了一道道印子,纵横交错,十分难看。”

“这又是怎么回事?”我问。

“校长解释说,一些村民盖房子,窗户上的玻璃,有意设计成跟学校一样的尺寸,节假日和夜晚,时常有人来学校偷玻璃,偷回去后直接安装,防不胜防。我们学校条件差,为了不让学生冻着,只好想方设法再安装。可再安装后还是有人偷,不得已,我们只好把好端端的玻璃划上印子。即使这样,还是有人偷。您看这些窗户,有的用薄膜代替,有的用瓦楞纸代替,没偷走的玻璃也是划痕累累……。我沉默不语。”

“怎么会这样?”我问。

“校长指着一间教室让我看,我看见设计坐两人的条凳上坐了三四个学生,有些没课桌凳的学生,手拿课本,靠墙站着,老师在一丝不苟地讲课,学生们没有一个埋怨的神色,而是明亮地睁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听着,而冷风,正嗖嗖地刮向教室……。这情景既让我感动,又让我心酸。”

“看来,山村学校的基础教育设施好差啊,与城里真是没法比啊?”我说。

“是啊,是啊。”首任县委书记沉浸在回忆中,继续说:“当当当,钟声响了,古老而苍凉的钟声在山野中回荡。下课了。课间操的时间到了,体育教师边吹着口哨边叫喊着,吃力地指挥着学生做操。我问校长,你们的广播喇叭呢?校长回答,电线被偷,电送不过来。我心中有些不快,问张局长采取过措施没有?”

“张局长怎么说。”

“张局长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很着急,很痛心。一方面,我们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反复要求家长爱护学校的公物,县委、县政府也曾召开全县乡(镇)负责人、派出所负责人会议,要求确保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县政府还和乡(镇)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我问效果如何?张局长说,刚开始好了一阵,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

“看来,在山村,教育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啊。”我说。

“我问郭校长是怎么想的?当时,张局长跟我耳语了一阵。我得知校长大学本科毕业,当他的一些同学纷纷到大城市、到特区、到国外去的时候,他却主动要求到贫困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他品行端正,热情高,一门心事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可当上校长后,变得越来越‘俗气’,甚至敲锣骂街,让‘人民教师’斯文扫地,真是难以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