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第三个一批,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围绕生态补偿脱贫,我们主要干了三件事。一是实施生态补偿工程。我们实施了50余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按时足额兑现了生态补偿。”
我说:“二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我们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对贫困户实行林业产业项目倾斜,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林产业致富。对林业项目覆盖不到,有发展林产业意愿的贫困户给予苗木补助,每亩不低于300元。”
我说:“三是实施生态管护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贫困人口聘请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促进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我说:“不仅如此,除了护林员外,我们还要求,水利管理、乡村保洁、农村公路养护、养老护工等岗位,要优先安排贫困人口。”
“接着说下去。”卢市长说。
我说:“第四个一批,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围绕发展教育,我们主要干了或者正在干五件事。一是实施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为教育扶贫提供人才保障。”
我说:“二是免费入学。我们实行所有贫困家庭子女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业中专阶段教育全部免费入学,并给予相关生活补助。补助标准我稍后向您汇报。”
我说:“三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每年由县级财政筹集300万元,‘挂、帮、包’单位帮助解决200万元,建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对贫困学生实施救助,确保贫困学生上得起学。”
我说:“按您的要求,我说具体一点。在学前教育阶段,对贫困户在园幼儿,每人每年由县级财政给予200元困难补助。小学阶段,每人每年给予300元的补助。初中阶段,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补助。高中阶段,就读县内全日制普通高中的,除享受现有国家政策补助外,每人每年由县级财政按照2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我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对贫困户子女就读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的在校生,除享受现有国家政策补助外,每人每年由县级财政按照2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我说:“高等教育阶段,专科一次性给予3000元的补助,本科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补助。并且协助就读院校,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学年不超过10000元。”
我说:“四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依托我县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平台,精准扶贫培训基地,整合扶贫办、教育、林业、农业、人社、团县委、残联、妇联、工会、党校、科协等单位或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以30人及以上的规模确定为一个班。”
我说:“主要是从拟从事农村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辖区各类型的企业等领域工作的贫困户,以及贫困村新增劳动力,根据其需求免费开展新型职业技术培训,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我说:“就是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在不断提高的技能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我说:“五是新建或筹建一批学校,让贫困户通过服务学校脱贫。目前,除了在省直机关的全力支持下,正在兴建的全省一流的乡镇中学,新峡光中学外。我们还正在跟市教育局协商,在峡光乡兴建乡镇一流的小学。”
我说:“我们还在跟省市教育部门、省里的几所高校联系、洽谈,希望能在峡光乡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如果小学和高等职业院校能搞成,那我们峡光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之乡。加上肖芳的农民文化艺术团,就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之乡。”
“如数家珍啊,说得好,接着说下去。”卢市长说。
我说:“第五个一批,就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我们县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障和民政兜底来落实。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在本县内就医,合作医疗报销比一般农户提高10。脱贫以后取消提高部分报销比例,按一般农户报销比例执行。”
我说“在民政兜底方面,在全县贫困人口中,对符合民政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两年内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我说:“我们还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6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无子女、无收入来源的全部集中供养。”
我说:“对贫困人口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部免费。我们完善了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政策,凡是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的,全部免费。”
我说:“这就是我向您汇报的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情况,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保证实话实说。”
“那你觉得,关于你的第五个梦想,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卢市长反问道。
我说:“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你详细说说吧,我不会说你啰嗦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向阳说。
我说:“第一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主要是通过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等产业,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户均有一项以上相对稳定的增收产业。”
我说:“同时,我们还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有效改善贫困户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你可以再说具体一点吗?”卢市长问。
“可以啊。”
“那你详细说说吧。”
我说:“我分五项跟您详细汇报。第一项,猪牛羊养殖。对有发展猪牛羊养殖意愿的贫困户,由乡镇编制上报实施方案。对新增养殖3头以上并持续稳步发展的,政府每户给予补助发展资金3000元。”
我说:“对实施厩舍改造15平方米以上的,达到水泥地板硬化、四周围栏、盖顶厩舍及走道、配粪便处理池1立方米、三面硬化排污沟标准的,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补助改造资金1000元。对种草养畜的给予草种补助,按面积给予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补助。”
我说:“第二项,其它产业。除猪牛羊养殖以外的产业,由贫困户自愿提出产业项目,乡镇汇总编制上报实施方案。每户按项目程序可申报5000元以下的产业项目补助。”
我说:“当然,产业补助标准要符合扶贫、农科、林业、财政等相关政策补助标准,每户同一产业补助不能重复享受,原则也不能同时享受两项产业补助。”
我说:“我们的红庙联合体建成后,我们会鼓励贫困户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租赁门面,搞第三产业。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政策,我们正在制定中。”
我说:“我们的红庙联合体、道教六峰山、还有将来的柳树湖度假村,实际上是一种旅游扶贫模式。为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辐射作用,我们将鼓励农民在沿线栽种观赏农作物,并将农作物深加工为旅游商品,建立集餐饮、宿舍、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农庄,探索‘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新样板。”
我说:“我们还让实体经济参与扶贫。我们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银行支持、保险参与、农户主体的‘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机制。”
我说:“譬如,我们在一些有条件的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直接将扶贫资金投入到村苗木花卉合作社,让贫困户成为股东,推行‘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
我说:“我们还对来我们县的企业,提出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人口的建议。矿业公司、海水集团、天行健公司等企业都纷纷响应,录用了不少贫困人口。将来的柳树湖度假村、泉水系列开发公司我们也会提出同样的建议。”
我说:“当然,企业毕竟是企业,我们不能强行要求企业当活雷锋。我们支持合作社、企业、大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或带动贫困户创业,每安置或带动一人给予相应的财政扶贫资金补助。”
“你们确定的补助标准是多少啊?”卢市长问。
我说:“我们比不上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县,每个人平均一次性补助500元。”
“你们这个标准还可以啊,你们算过没有啊,如果安排一万名贫困人口就业或者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要500万元啊。”卢市长说。
“算过了。”
“你们有这笔钱吗?”
“有,扶贫资金我们是专款专用,不敢挪用一分钱。”
“你说安排一万名贫困人口就业好理解,带动贫困人口创业怎么理解呢?”卢市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