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马克思的爱情(一)

“怎么不在意啊?”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问。

“燕妮的母亲给他们一些钱去度蜜月,他们带在身边,放在了一个箱子里。用这笔钱,他们旅途中乘坐马车,投宿不同的旅馆。他们看望了几个拮据的朋友,把箱子打开,放在了朋友房间里的桌子上,每个人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不用说,钱很快就告罄了。”陈总说。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独立生活序幕。”陈总说。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陈总说。

“1850年3月底,随马克思一起流亡伦敦的燕妮写信给好朋友约瑟夫·魏德迈时,描绘了她当时的生活情况。燕妮说,因为这里奶妈工钱太高,我尽管前胸后背都经常疼得厉害,但还是坚持自己给自己孩子喂奶。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我身上吸去了那么多的悲伤和忧虑,所以他一直体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着剧烈的痛苦。”陈总说。

“燕妮说,孩子出生以来,还没有一夜,能睡着二个小时以上的。最近又加上剧烈的抽风,所以孩子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由于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乳房被吸伤裂口了,鲜血常常流进他那抖动的小嘴里。”陈总说。

“燕妮说,有一天,我正抱着孩子坐着,女房东来了,要我付给她五英镑的欠款,可是我们手头没有钱。于是来了两个法警,将我的菲薄的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孩子的摇篮,以及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我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东西拿走。我只好同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板了。”陈总说。

“看来,马克思一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啊。”高迎春说。

“是啊,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话用到马克思身上,尤为恰当。”陈总说。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陈总说。

“什么工作啊?”高迎春问。

“求学时,马克思与青梅竹马的燕妮私相订婚。出身高贵的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不管是困苦,还是贫穷,她始终追随夫君,始终没有动摇爱的信念!她跟马克思生育了七个孩子,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了三个女儿。”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人间情爱的典范,马克思夫妇当之无愧!马克思为德国乃于为欧洲寻找新思想的精神,他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记。”陈总说。

“实事求是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是全面的。从全面论述政治经济学的鸿篇巨制《资本论》,到一系列的哲学专著,要读懂恢宏艰涩的马克思原著并非易事,应该先读马克思曾经读过的著作,才能深入了解他的学说。”陈总说。

“当然,我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作为喜好这门社会科学论著的人们,怎么学都是自己的事。即使学到那么一句也是好的,只是别让一级组织逼着去啃!当然,这样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时代又掀开了新的一页。”陈总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英勇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姐姐!’马克思的名言警句还在中国大地回响!”陈总说。

“我们都是有具体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全文阅读马克思的那些著作,但我们应该记住马克思的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陈总说。

“产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思想精华之一。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学什么,学多少,不能千篇一律,还是要因人而异。但不管怎么说,思想是自由的!正因为有自由的思想,才有我们的马克思。”陈总说。

“这就是我参观马克思故居的感想。”陈总说。

“陈总啊,你一番肺腑之言,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我们先不说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了,你跟我们说说马克思的爱情故事吧。”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说。

“美女金口一开,我自当效劳。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用在马克思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不仅如此,站在马克思背后的这个女人,还是一个城市最美的女人。”陈总说。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燕妮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燕妮的家离马克思的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他们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妮8岁。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陈总说。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故乡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按照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望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燕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陈总说。